论子美渊明诗

子美学古胸,万卷郁含蓄。

遇事时一麾,百怪森动目。

渊明淡无事,空洞抚便腹。

物色入眼来,指点诗句足。

彼直发其藏,义但随所瞩。

二老诗中雄,同人不同曲。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深研古代美学,内心蕴藏丰富。
遇到事情时,他的才情如旗帜挥舞,各种奇思妙想涌入眼前。
陶渊明淡泊无求,只需轻轻抚摩心灵,就能引发诗兴。
万物景象映入眼帘,他能借此创作出充满诗意的句子。
他直接抒发内心世界,诗歌的意义随观察而变化。
两位老者在诗的世界里称雄,尽管风格各异。

注释

美学: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胸:内心,胸襟。
郁含蓄:深厚而内敛。
麾:指挥的旗帜,比喻才情的展现。
森动目:众多事物生动地呈现眼前。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空洞:心灵的空旷,无拘无束。
指点:引导,启发。
彼直发其藏:他直接表达内心深处。
义但随所瞩:诗歌的意义取决于观察和感受。
二老诗中雄:两位老诗人的杰出地位。
同人不同曲:虽然同为诗人,但风格各有特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施德操对杜甫(子美)和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评论。首句“子美学古胸”赞扬杜甫深厚的学识和古人的诗风,他积累了万卷诗书,内涵丰富。接下来,“遇事时一麾”形容杜甫在处理事情时能以诗表达,其作品中的奇思异想令人眼前一亮。“百怪森动目”形象地描绘了杜诗的生动与多样性。

接着,诗人将陶渊明与杜甫对比,称渊明淡泊无争,他的诗如空洞却能触动人心,简单而深沉。“物色入眼来,指点诗句足”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诗歌自然流露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诗人认为,他们的诗歌各有千秋,杜甫直接抒发内心世界,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观察与感悟,两者在诗中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都堪称诗中的雄杰。

最后两句“二老诗中雄,同人不同曲”总结了两位诗人的独特之处,他们虽然都是诗坛的巨擘,但创作手法和主题各有侧重,各自独立又各具特色。整首诗通过对杜甫和陶渊明诗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们高度的评价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

施德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风两岸客来往,红日一川莺去留。

形式: 押[尤]韵

阮郎归

胡虏中原乱似麻。此景依稀似永嘉。

丁珠片玉落泥沙。何时返翠华。呈祥鸾凤失仙槎。

因循离恨加。前生应是负偿他。思量无岸涯。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押[麻]韵

查公山

大道贵知止,昔贤称二疏。

今来我季方,退身兹有馀。

潇洒去桎梏,放荡狎樵渔。

疏泉离远窦,凿石构层庐。

溪禽拂窗牖,山花满庭除。

寒藤系舴艋,碧潭澄素舒。睹兹尘?外,始见仁智居。

痛哉方散适,溘然归丘墟。

恨不同老彭,其乐永只且。

自古千禄辈,知进不知退。

立事名虽扬,全身理何昧。

茂先赋鹪鹩,体物知显晦。

一旦祸自速,临刑无以对。

李斯恋富贵,下包周身智。

及忆东门犬,已弃咸阳市。

平子著归田,渊明舍彭泽。

后来区区人,谁复挂书册。

我喜从今云,吾宗有逋客。

山号查公山,嵽嵲云汉间。

山下查公冢,溪声长潺潺。

高台好怅望,绝磴堪跻攀。

他年谢簪绂,永此继闲闲。

形式: 古风

无地得施调国手,惟天知有爱民心。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