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六首(其二)

芳眠芍药。正春酣梦怯,压损亭角。

香雾一重,夕照一重,重重倒映池阁。

退红十二无人靠,闲搭住、柳丝轻薄。

甚旧家、尽日愔愔,满院刺桐花落。

知否下阶小立,纤腰曾凭久,心事犹昨。

行过曲廊,冷冷清清,悄地绿阴如幕。

断肠天气浑难倚,谁寄语、东风休恶。

认翠苔、几点荒愁,半堕絮烟漠漠。

形式: 词牌: 疏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芍药花丛中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芳眠芍药”、“春酣梦怯”等词句,营造出一种慵懒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芍药花在春日的余晖下,仿佛沉醉于梦境之中,花朵与夕阳的光影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香雾一重,夕照一重,重重倒映池阁”,诗人运用叠词“一重”来强调画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性,同时通过“倒映”二字,将视觉效果延伸至水面,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芍药花与池阁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接着,“退红十二无人靠,闲搭住、柳丝轻薄”,诗人通过“退红”这一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柳丝轻拂,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且富有情感。

“甚旧家、尽日愔愔,满院刺桐花落”,诗人通过“旧家”、“尽日愔愔”等词语,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刺桐花的凋零,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最后,“知否下阶小立,纤腰曾凭久,心事犹昨。行过曲廊,冷冷清清,悄地绿阴如幕”,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场景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小立、纤腰、心事犹昨,这些细节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曲廊的冷清与绿阴的深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夕阳、池阁、柳丝、刺桐花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春日黄昏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收录诗词(222)

蒋敦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影六首(其三)

碧秋夜色。照翠螺六六,离思凄寂。

银烛无情,如水华堂,梦魂来处偏隔。

黄昏有个人难睡,问渡否、牵牛消息。

最可怜、淡月濛濛,那角绣鞋曾立。

惆怅朱门已改,题诗都不见,尘黦纱槅。

一曲春阳,舞倦弓腰,画里青娥呼出。

少年射雀空憔悴,算只有、凤箫知得。

忆旧游、莫似巫峰,化作彩云无际。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六首(其四)

红珠翠羽。记搴来并坐,楼上听雨。

宝蒜垂垂,莲漏沈沈,蜡烛明明无语。

春风摇荡春云热,只此际、魂销先许。

怕夜来、尚怯轻寒,睡足海棠娇护。

刚破梅花冷梦,算香衾又负,芳事多阻。

似怨檀奴,悄未周防,一点银蟾遥妒。

芙蓉四壁秋波绕,但莫放、鸳鸯飞去。

想佩环、缥缈非耶,怅望碧纱成雾。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六首(其五)

瑶妃怨独。问楚天暮雨,谁会芳躅。

今夕凄凉,可许温存,飞近睡里蛾绿。

梨云不隔春江水,但莫遣、翠禽啼足。

怕黄昏、一半迷离,照与画屏银烛。

谁省佳期早误,酒醒思往事,心上羞触。

帘也垂垂,灯也凉凉,人也深深金屋。

红珠斗帐红蕤枕,想修到、鸳鸯秾福。

奈者遭、瘦了文园,冷绝晓仙难续。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六首(其六)

佳人乍别。正画屏瘦影,幽艳如雪。

检取花名,重唤花魂,著手便描画活。

无多颜色销凝处,祗留与、素心人说。

笑东风、秾李夭桃,几许冶春消歇。

谁写灵均古怨,沅湘望一带,香草天阔。

不道空山,也感流年、愁赠将离时节。

残枝剩叶飘零蒂,更弹入、琴丝凄绝。

问销寒、九九胭脂,可似玉梅风骨。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