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小乱入城好,大乱入山便。

在昔用斯语,于今则不然。

盗贼满山时,岂能此独全。

父老为我言,此地久安眠。

万山拥其后,千山护其前。

灌木万余株,清流绕其边。

曲径十余里,危石悬其巅。

不惟山水好,而又有山田。

不惟山田好,又有美竹焉。

有麻果如丝,有栗果如拳。

有梅匝茅屋,有兰可成阡。

相见皆古人,不分愚与贤。

亦少衣冠人,岂复肯守钱。

其风不凋薄,或可免颠连。

吾将携妇子,酿酒乐尧天。

诸子渐长大,课读兼课佃。

斫竹学织帘,读书功不捐。

无米拾橡栗,聊以续炊烟。

探奇既有梅,采药将学仙。

佩此王者香,一抚《猗兰》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洪绶的《山居》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中隐居生活图景。首句“小乱入城好,大乱入山便”,反映出诗人在社会动荡时期选择避世山林的决心。接下来,诗人通过父老之口描述了山居环境的优美与安全,万山环抱,清流环绕,竹林梅兰点缀,呈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诗意。

诗中提到的山田、美竹、果实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体现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教育的重视,孩子们既学习耕读,又习得手工技艺。即使生活简朴,如拾橡栗度日,诗人仍能找到乐趣,探奇采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结尾处,诗人表达了与家人共享宁静生活的愿望,以及对后代传承美好品德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6)

陈洪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 字:章侯
  • 号:老莲
  • 籍贯: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
  • 生卒年:1599~1652

相关古诗词

同远林卜居山中

远林非入山,不足以娱老。

此山非远林,山灵亦不好。

远林非我来,安得少烦恼。

为我山之中,多结一龛草。

推车两小儿,负书一媪老。

笔札以资生,就君学幽讨。

所喜老得朋,岂谓身可保。

避乱辽海东,此言何足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饮竹溪席上与主人九元居士

春事尚未始,春山得畅游。

有人邀我饮,况在溪东头。

修竹萧萧响,梅花落其洲。

倚竹看梅罢,山远竹影稠。

看山野虽旷,何如竹里幽。

有酒速劝我,落梅青溪流。

兴趣诚不已,梅花安可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约王予安同入云门为终老之计

王老卧草间,才子为朋友。

才子不得留,霜林泣老叟。

父母之常情,愿子得长寿。

乱世之生人,安用期长久。

君担经几函,我负米数斗。

云门六寺间,可以老死否。

请观五月间,千人断其首。

太史得善终,文名又不朽。

抱腰连手行,慎弗谋诸妇。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赠沈子其

无山成僻地,独树得名园。

看画不招客,灌花长闭门。

留吾好友宿,呼妇索清尊。

伯药西园意,为君写此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