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其二)

广漠云凝惨,日斜飞霰生。

烧山搜猛兽,伏道击回兵。

风折旗竿曲,沙埋树杪平。

黄云飞旦夕,偏奏苦寒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广阔的天空乌云密布,显得阴沉凄凉,太阳西斜时,开始飘起了细小的雪珠。
猎人们点燃山林以搜寻凶猛的野兽,而军队则埋伏在道路旁准备迎击返回的敌军。
狂风吹得旗帜杆都弯曲了,沙漠中的沙子渐渐掩埋至树梢,与地面齐平。
黄沙漫天,不分早晚地飞扬,伴随着严寒,就像是大自然在演奏一曲悲苦之歌。

注释

广漠:广阔的原野或天空。
云凝惨:云彩凝聚,景象凄凉。
日斜:太阳西下。
飞霰:飞散的小冰粒,这里指雪珠。
烧山:点燃山林,古代一种捕猎方法。
猛兽:凶猛的野兽。
伏道:埋伏在道路上。
回兵:返回的敌军。
风折:被风吹断。
旗竿曲:旗帜的杆子弯曲。
沙埋:被沙子掩埋。
树杪:树梢。
黄云:指沙漠中因风卷起的沙尘如同云一般。
飞旦夕:不分早晚地飞扬。
偏奏:持续地演奏。
苦寒声:象征严寒的悲凉声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事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场面的刻画,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

“广漠云凝惨,日斜飞霰生。”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地区的天气变化,广阔无垠的云层低垂,太阳西斜时飞扬的霰(一种小型冰粒)给人以凛冽之感。

“烧山搜猛兽,伏道击回兵。”这里形象地表达了战争中的残酷手段——用火烧山来驱赶隐藏其中的敌人,并在隐蔽的地方设伏等待时机攻击回旋的敌军。这两句展示了战争的激烈和策略。

“风折旗竿曲,沙埋树杪平。”风力强劲到足以扭曲旗帜的程度,而荒凉之地的沙粒将树木的枝桠掩埋得无法辨识。这两句通过对自然力的描写,间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边塞环境的艰苦。

“黄云飞旦夕,偏奏苦寒声。”黄色的云彩在白天和夜晚都在飘动,而笛子吹奏出的是令人感到凄冷的曲调。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悲凉与孤寂的情感,是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和战争场面的刻画,表达了边塞之战的艰辛与凄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孤独。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新秋雨霁宿王处士东郊

夕阳逢一雨,夜木洗清阴。

露气竹窗静,秋光云月深。

煎尝灵药味,话及故山心。

得意两不寐,微风生玉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楚江怀古三首(其二)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芦洲生早雾,兰隰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

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楚江怀古三首(其三)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

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