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日东篱采落英,白衣遥见眼能明。
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采菊图景。诗人以“九日东篱采落英”开篇,巧妙地将重阳节与菊花联系起来,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东篱,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隐逸生活的意象,而“采落英”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品味。
接着,“白衣遥见眼能明”一句,通过视觉的对比,展现了人物的出现给画面带来的生动感。白衣,既可能是穿着白衣的人物,也暗含了高洁、清雅之意,与后文的“风流”相呼应,暗示了人物品格的高远。
“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如果能够拥有内心的满足与愉悦(杯中物,此处比喻内心的快乐或精神寄托),那么这份风流自会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画中人物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倡导——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菊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美好状态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此时造化何容易,终日飘零似等闲。
截断琼田馀白水,放开琪树出青山。
灼灼开元销恨花,连昌春苑盛恩华。
如今妖艳无人比,笑倚东风日自斜。
云锦涨春坞,霞绡炫夕阳。
东风多乐意,不特为红芳。
断堑疏篱一水滨,压枝冰雪眼中春。
悬知东阁一端兴,不减扬州千载人。
晚岁风霜从惨淡,寒梢气象自清真。
此来定做西湖梦,疏影横斜访旧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