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避名依野老,危行托狂僧。
蹈海非今日,寻山住上层。
黄龙持钝斧,雪峤拨残灯。
自了英雄志,居然契大乘。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挽空无相四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避世隐居、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首句“避名依野老”描绘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依靠乡村老人的智慧和经验来隐匿自我;“危行托狂僧”则暗示了诗人通过与狂放的僧人交往,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后两句“蹈海非今日,寻山住上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放弃世俗追求,选择登山隐居的决心,暗示着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抉择。诗人以“黄龙持钝斧”象征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雪峤拨残灯”则寓言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信念,照亮前行之路。
最后两句“自了英雄志,居然契大乘”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以“英雄志”自许,表示要通过修行达到自我解脱,与佛教的大乘教义相契合,体现出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蓝仁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内心宁静与精神归宿的深沉思考,以及他对个人志向和信仰的坚定践行。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同学朝冠士,投簪几日归。
里中朱绂少,世上白头稀。
陇黍登新酒,池荷足故衣。
夕阳天际鸟,还向北林飞。
禅笠频相访,儒衣忽自谋。
十年劳火宅,一日脱书囚。
客舍黄金散,邻僧白骨收。
生刍何处奠,孤寺乱山秋。
昨日偶闻讣,偏令老况哀。
肯堂寻旧指,寿穴用先裁。
竹径风时扫,柴门月自来。
往还二十载,只似梦初回。
淫雨仍无赖,名花亦自残。
林深云久暗,城晚雪犹寒。
问粟瓶长罄,呼尊酒已乾。
衰年将百虑,惆怅独凭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