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五)

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

唯有驰骛士,风尘在一朝。

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

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

不知北山民,商歌弄场苗。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效阮公诗十五首》中的第十五首。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开篇“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两句,强调了最高境界的人应该重视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作为,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接下来的“唯有驰骛士,风尘在一朝”表明只有那些急于功成名就的人才会陷入世俗的纷争之中,终日忙碌,而这些追求往往是短暂且充满了尘世的烦恼。

“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则描绘了一幅官宦贵族享乐生活的情景,他们以车马为乐,宾客云集,共同夸耀自己的荣华富贵。这里诗人可能在反思这种生活方式的空虚和不持久。

“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两句,表达了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即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走向衰退,就如同春天的花朵盛开而后必定会在秋天凋谢。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无常的认识。

最后两句“不知北山民,商歌弄场苗”则是对远离尘世、生活于自然之中的人们表示出一种向往。北山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地方,而“不知北山民”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那种简单生活的向往和不解。“商歌弄场苗”则可能是在描绘那些人们在田间唱歌、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四)

夕云映西山,蟋蟀吟桑梓。

零露被百草,秋风吹桃李。

君子怀苦心,感慨不能止。

驾言远行游,驱马清河涘。

寒暑更进退,金石有终始。

光色俯仰间,英艳难久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四)

飘飘恍惚中,是非安所之。

大道常不验,金火每如斯。

慷慨少淑貌,便娟多令辞。

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愿从丹丘驾,长弄华池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一)

扰扰当途子,毁誉多埃尘。

朝生舆马间,夕死衢路滨。

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

华屋争结绶,朱门竞弹巾。

徒羡草木利,不爱金碧身。

至德所以贵,河上有丈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效阮公诗十五首(其五)

阴阳不可知,鬼神惟杳冥。

暂试武帝貌,一见李后灵。

同情沦异物,有体入无形。

贤圣共草昧,仁智焉足明。

变化未有极,恍惚谁能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