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倚楼》,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楼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联“应接妨诗兴,淹留倍旅情”,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眼前的景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想要捕捉这瞬间的美好;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停留却让他的旅途之感更为强烈,仿佛在美景中滞留,难以继续前行。这种情感的冲突,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于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别家仍有累,浮世岂须名”,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困惑。离开家乡,背负着种种牵挂与责任,即使在旅途中追求名声与成就,似乎也无法真正摆脱内心的负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颈联“山远暮霞色,林疏秋雨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日景象。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而稀疏的树林中传来阵阵秋雨的声音。这样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尾联“此楼非我室,愁思度阴晴”,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非自家的楼阁之上,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愁绪。无论是阴天还是晴日,这份愁思都伴随着他,无法消散。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心境。
整体而言,《倚楼》一诗通过对诗人倚楼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旅途中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困境的反思,情感真挚,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