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

应接妨诗兴,淹留倍旅情。

别家仍有累,浮世岂须名。

山远暮霞色,林疏秋雨声。

此楼非我室,愁思度阴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倚楼》,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楼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首联“应接妨诗兴,淹留倍旅情”,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眼前的景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想要捕捉这瞬间的美好;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停留却让他的旅途之感更为强烈,仿佛在美景中滞留,难以继续前行。这种情感的冲突,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于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别家仍有累,浮世岂须名”,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与困惑。离开家乡,背负着种种牵挂与责任,即使在旅途中追求名声与成就,似乎也无法真正摆脱内心的负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颈联“山远暮霞色,林疏秋雨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日景象。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而稀疏的树林中传来阵阵秋雨的声音。这样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尾联“此楼非我室,愁思度阴晴”,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非自家的楼阁之上,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愁绪。无论是阴天还是晴日,这份愁思都伴随着他,无法消散。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心境。

整体而言,《倚楼》一诗通过对诗人倚楼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旅途中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困境的反思,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送儿元炳东还

吾儿同入邺,今日汝先归。

留滞乡音改,飘零旧业违。

关河通古道,风雨暗春衣。

寄我思亲泪,西原洒落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十四夜无月

皓魄将圆夜,张灯坐草堂。

孤城低雨色,万户失秋光。

笛里关山暝,楼前烟雾苍。

金波若满地,随处有壶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三台

歌舞千年计,鸾舆去不回。

豪华空四野,霸业有三台。

水阔云仍度,沙寒鸟独来。

黄花风露里,寂寞为谁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夜宿齐岭口

空林烟火夜,茅宇暂幽栖。

缺月低松杪,流星堕岭西。

浩歌当绿酒,逸兴在丹梯。

不见功名客,飘然独杖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