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司训许南溟(其二)

谁共方舟紫水滨,仙居云水易通津。

病怜药裹随身惯,歌放春声入棹频。

天与人闲须待月,公知鱼乐肯投纶。

晚风更弄桓伊笛,惊起沧江睡鹤群。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首句“谁共方舟紫水滨”,以问句形式引出,仿佛在探寻一位同舟共济的旅伴,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悠远的场景之中。接着,“仙居云水易通津”一句,既表达了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也暗示了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云水之间,似乎有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捷径。

“病怜药裹随身惯,歌放春声入棹频”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片段。尽管身体可能多病,但依然习惯于随身携带药物,体现了对健康的关注与自我照顾的智慧。而“歌放春声入棹频”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春日的歌声随着船桨的划动,频繁地响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天与人闲须待月,公知鱼乐肯投纶”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期待着与自然界的对话,尤其是与月亮的交流,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日常的宁静与理解。同时,对鱼儿的快乐表示认同,不愿轻易地去捕捉它们,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最后,“晚风更弄桓伊笛,惊起沧江睡鹤群”以晚风中的笛声为线索,将画面推向高潮。桓伊笛声悠扬,不仅唤醒了沉睡在江边的鹤群,也触动了读者的心弦,引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六日嘉会代柬(其一)

野屏东北老松多,又种西偏竹数坡。

梦断八重天更远,坐消三伏暑如何。

幽栖岂有贤名在,荒径从劳长者过。

莫惜新诗题满壁,茅柴呼取共君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六月六日嘉会代柬(其二)

不受山阴父老钱,还山亦似出山年。

新诗赋就客盈座,白酒来时赪满肩。

麋鹿动惊西华枕,凫鹥不上鉴湖船。

岂知刘白赓歌日,绿野堂中几伴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邓太守念斋诗教

眼中谁劣更谁优,只有倥侗一境幽。

久籍琢磨真杰出,重劳标榜愧名流。

还期洛社同方驾,何必骚坛叹远游。

今日斯文张主在,恐无东野莫低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节寿卷贺钟粤江母八十一

义高钟母真陶母,恩重慈天格孝天。

泪抚诸孤逾八秩,誓将贞节表千年。

自多贤孝为身后,最喜孙曾满膝前。

谁出海桃为母寿,年年今日燕群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