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之戏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清晨采摘还带着露珠,要寄给你需靠下行的船只。
你穿着红色衣衫我几乎看不见,而你的银色官印显得格外鲜明。
荷香连着翠绿的叶子真美,红莲穿透青色的莲蓬实在令人怜爱。
听说万州刚刚开始种植,你什么时候才能品尝到呢?

注释

摘来:指采摘荷花或莲蓬。
凌晨露:清晨的露珠,表示新鲜。
下水船:沿水路向下游行驶的船,这里指运输工具。
映我绯衫浑不见:我的红色衣衫被荷花的美所掩盖,几乎看不到了。
银印:古代官员的标志,这里代指官员。
香连翠叶:荷叶的清香。
真堪画:非常值得描绘,形容景色优美。
红透青笼:红莲的花瓣穿透青色的莲蓬,形容荷花的艳丽。
实可怜:实在可爱,引申为令人喜爱。
万州:地名,这里指种植荷花的地方。
方欲种:刚刚开始种植。
愁君得吃是何年:为你何时能吃到而感到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杨使君的荔枝馈赠之情以及对其种植愿望的戏谑。诗中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技艺。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这里描绘了诗人精心挑选尚带朝露的荔枝,并委托给下行的船只寄送给友人。用词简洁而生动,既传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也体现了古代通信不便时期书信或物品传递的艰辛。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诗人借此表明荔枝之美,甚至能与他那绣花衫子相互映衬,显得更加鲜明。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荔枝的色泽和光泽,以及它与诗人心爱物品(银印)之间的独特关联。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这一部分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荔枝之美。翠绿的叶子和鲜红的果实交织在一起,既令人生出绘画之意,也让人对这种自然之美感到怜悯。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最后两句转折,诗人听说朋友有种植荔枝的愿望,不由得为此担忧。因为在当时条件下,荔枝从南到北传播需要较长时间,且不易生根,因此诗人对杨使君何时能享受到自种之果实感到担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流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保持欣赏与期待的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

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

蜀笺写出篇篇好,吴调吟时句句愁。

洛下林园终共住,江南风月会重游。

由来事过多堪惜,何况苏州胜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感

停骖歇路隅,重感一长吁。

扰扰生还死,纷纷荣又枯。

困支青竹杖,闲捋白髭须。

莫叹身衰老,交游半已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重题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

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

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重题(其一)

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

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

已许虎溪云里卧,不争龙尾道前行。

从兹耳界应清净,免见啾啾毁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