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奈之情。首句“故林无日返”,直接点明了诗人无法返回故乡的现实,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失落感。接着,“烟莽任奔驰”一句,描绘出诗人如同在茫茫烟雾中奔走,找不到归宿的迷茫状态。
“三十身犹困”一句,道出了诗人年届三十,却仍处于困境中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三十”不仅指年龄,也暗含着人生阶段的某种象征意义,即正值壮年却未有所成。紧接着的“千秋事可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渺小的感慨。
“梓材徒自负,桂性属人移”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梓材,本指可以用来制作家具的木材,这里比喻诗人的才华;桂性,则借指高尚的品德或才能。这两句意为尽管诗人自认为拥有可贵的才华和品质,但最终却可能被他人所改变或利用,表达了对自身价值被忽视的悲哀。
最后,“蹑屐多穷路,深惭伐木诗”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蹑屐”(穿着木屐行走)比喻自己的艰难旅程,而“多穷路”则暗示了前路的坎坷与不易。同时,“伐木诗”可能是指古人伐木造屋的诗歌,这里用以象征诗人希望有所作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理想。整句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深深自责与遗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