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浚明戏萧济夫(其一)

生世才如石火光,应怜不早见卢郎。

碧蟾自合来栖月,黄耳何缘得上床。

但使知音同卓氏,何妨服猛似梁鸯。

观音妙相谁能测,暂化身为无厌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爱情美好的深刻感悟。开篇“生世才如石火光”,以石火之短暂喻人生之短促,引人深思生命的有限与珍贵。接着,“应怜不早见卢郎”一句,表达了对未能早遇心仪之人的一种遗憾与惋惜,暗含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碧蟾自合来栖月,黄耳何缘得上床”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意象,将情感寄托于月光与狗(黄耳)之上,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月光如碧,象征着纯洁与宁静;黄耳上床,则可能寓意着一种温馨、亲密的生活场景,或是对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的追求。

“但使知音同卓氏,何妨服猛似梁鸯”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情感的理解与追求,将知音比作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表达了对真正理解与支持自己的伴侣的渴望;同时,以梁鸯(梁鸿的妻子)的勇敢与独立,暗示了在爱情中保持自我、勇于追求幸福的态度。

最后,“观音妙相谁能测,暂化身为无厌王”一句,以观音菩萨的神秘与慈悲,以及化身无厌王的超脱,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层面自由与满足的向往。观音菩萨的妙相,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结合,而化身无厌王,则可能是对一种不受物质欲望束缚、心灵自由的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爱情、自由与精神追求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而独特的洞察与思考。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丁浚明戏萧济夫(其二)

庾妇休誇意智强,却因诈魇唤江郎。

自从呼婢曾开口,不复连宵只对床。

春晚燕狂捎蛱蝶,汀闲沙暖睡鸳鸯。

凤栖已协和鸣兆,谁记东家人姓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萧元隆见寄二首(其一)

国朝制策得群贤,隆栋才高异众椽。

温诏久颁崇旧典,英辞初喜见新编。

伫登文陛三层峻,还寄家声万古传。

圣主忧民收远策,欲令枕奠得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萧元隆见寄二首(其二)

麟阁岧峣倚碧天,道山宿直烛如椽。

谁怜老眼今多病,喜读危词屡绝编。

一鹗奋飞方远举,双鱼缄素肯轻传。

益思张胆论时事,未敢昏昏只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王民瞻

野外萧条供给稀,愧烦车马顾柴扉。

正怜习懒成痴钝,欲使乘时试奋飞。

高义杉松度冰雪,好诗星斗转璿玑。

如公亦岂宜深隐,早晚光芒动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