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春已深犹未开水西谓歙溪而黄君谟州学记云濒江地卑盖此水为浙之源正可谓之江也

孤山山下小斜桥,客魂曾共暗香飘。

五年不踏西湖路,想见黄昏清浅处。

如今憔悴古江干,岂有幽芳伴倚栏。

腊尽雪残春不至,坐令愁里眼长寒。

霜棱未贷千林槁,门外风饕人欲倒。

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孤山山脚下的小斜桥边,我曾经与那暗香共度游子之情。
五年没有踏上西湖的道路,想象中黄昏时分的湖面应是清澈宁静。
如今我憔悴地守在江边,哪里还有幽香陪伴我凭栏远眺呢。
冬去春未来,残雪依旧,使我愁苦满怀,眼神也因忧郁而寒冷。
严霜侵蚀树木,满林枯黄,门外狂风肆虐,仿佛要将人吹倒。
我在寒意中斟酌着心中的情感,却感受到无情的冷漠让我更加困扰。

注释

孤山:杭州西湖的一座名山。
小斜桥:一条小桥。
客魂:游子的心境。
五年:很长时间。
西湖路:西湖的道路。
黄昏清浅处:黄昏时分的湖面。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惫。
古江干:古老的江边。
幽芳:清幽的花香。
腊尽:冬至后,腊月将尽。
春不至:春天没有到来。
眼长寒:眼神充满寒意。
霜棱:霜冻的树干。
千林槁:大片的枯木。
门外风饕:门外狂风。
人欲倒:人几乎被风吹倒。
斟酌:犹豫、考虑。
芳心:美好的情感。
怯寒:害怕寒冷。
无情:冷漠的人或事。
恼:使烦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为《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春已深犹未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西湖孤山梅花的深深思念和感慨。首句“孤山山下小斜桥”点明了梅花所在之地,"客魂曾共暗香飘"表达了诗人与梅花共度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的诗句“五年不踏西湖路,想见黄昏清浅处”,诗人回忆过去五年未能重游西湖,想象梅花在黄昏时分的清浅之处独自开放。

诗人感叹自己“如今憔悴古江干”,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而“岂有幽芳伴倚栏”则表达了对梅花无人欣赏的同情,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情。随着季节变迁,“腊尽雪残春不至”,诗人内心充满愁绪,眼中似乎也感受到了寒冷。

最后两句“霜棱未贷千林槁,门外风饕人欲倒”,描绘了严冬的景象,诗人的心境如同霜冻的树木般枯槁,门外的狂风更让人感到摇摇欲坠。诗人借景抒情,感慨“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表达了对梅花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无法给予梅花温暖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西湖梅花的描绘,寓言了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永见赠建除体

建子玉杓直,黄昏月如霜。

除道启柴扃,客来巾履忙。

满炷寒缸油,共此书檠光。

平生卜邻愿,何意登我堂。

定交吾岂敢,南荣惭伯阳。

执手道古作,遗篇记河梁。

破窗风鸣悲,孤客多慨伤。

危肠不救饥,我诗安得昌。

成章类村歌,但可侣牛羊。

收功翰墨薮,微子谁能良。

开卷得雅音,玉銮导旂常。

闭户坐相念,雪深梅暗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马少伊木犀(其一)

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

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

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

累累培塿中,见此高孱颜。

揽辔忽思归,无人解縻贤。

飘飖驾柴车,浮云视朱丹。

向来小病恼,体力今已安。

胡为犯风雪,江湖行路难。

呼酒煖征衫,宁计斗十千。

倡酬悔不数,长怀悲短缘。

离合固常事,匆忙增惘然。

浩荡海山春,登临想臞仙。

笑我守荒径,老茧深裹缠。

拟题忆鄞句,思咽冰下泉。

迟公寄新作,使我头风痊。

形式: 古风

次韵王浚明咏新居木犀

月窟移来有贵名,一帘金碧照东荣。

鼻端入妙睡魔醒,眼底会真诗句生。

日气珑璁无奈醉,露华凌乱不胜清。

君家倾国何时见,淡扫蛾眉撚夕阴。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