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歌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宴。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河阳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為作台邛客。"

这里描绘了一种情景,秋天的蓝色染料难以附着在罗衣上,这不仅是对颜色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不为世俗所动的人,只为了那份淡定的生活态度而成为远离尘嚣的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这一句则透露出一种悲凉,中潬城中的花朵被火焰吞噬,而诗人所仰慕的颜郎已经步入暮年。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过程的描写,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的感慨,那些曾经充满活力的少年时光,如同春天生长的草木,迅速地被时间所吞没。这份对往昔美好记忆的珍惜,是诗人情感深处的呼唤。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宴。"

这一句描绘了一种盛大场景,今日得见官府的银牌,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荣耀与宴会。这是对权力和身份认同的一种展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地位变化的感受。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在这句中,牛头可能象征了一种仪式或者规矩,而“隔坐”则意味着即便是在不同位置的人们,也能通过某种方式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美好设想。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这一句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自东方升起,而酒宴也随之展开。这不仅是一幅静谧的夜景画,更是对生活中那些美好时光的留恋。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诗的最后两句,以富丽的词汇描绘了一种奢华和欢愉的情境。觥船可能是一种盛宴后的余兴活动,而“蜜炬”则象征着温暖与光明。这是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一种留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他对于人生、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其九)九月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

露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

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形式: 古风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其二)二月

二月饮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

蒲如交剑风如薰,劳劳胡燕怨酣春。

薇帐逗烟生绿尘,金翘峨髻愁暮云。

沓飒起舞真珠裙,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形式: 古风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其十一)十一月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形式: 古风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其十二)十二月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形式: 古风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