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渡江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月光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一片光亮,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
江天隐约模糊吞没了镇江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身影,洪波卷起六朝的千年古音在回荡。
鱼龙等水族潜水的响声打破这寂静夜空,牛斗二星转移,沉沉夜色未央。
长风破浪,瞬间已渡过镇江,我却仍心系着那里,情意绵长。

注释

夜月:即月夜。
金波:指月光照映水面时的波光。
微茫:隐约模糊。
三山: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
六代:即六朝,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鱼龙:泛指水族。
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
京口:即镇江。
楚尾吴头:楚、吴均为春秋时古国名,镇江处于两国交界处,故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江面景色,以及诗人乘船过江时的感受。"万里金波照眼明",以金波形容明亮的月光,展现出江面广阔而明亮的景象。"布帆十幅破空行",形象地描绘出大船在月夜中疾驰的场景,帆影破空,充满动态感。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三山的轮廓在月光下变得模糊,而历史的回声仿佛随江水流淌,寓含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感慨。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通过写鱼龙被月光惊动和天上的星象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最后两句"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表达了诗人瞬间穿越江面,从楚地到吴地的情感流转,既有旅途的匆忙,也蕴含着对两地文化的交融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沈德潜的《夜月渡江》以月夜江景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3)

沈德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 号:归愚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673~1769

相关古诗词

游天池

山灵招我深,轻策上层阪。

巅顶涵清池,坎艮象成蹇。

水寒鱼不生,穴黝龙疑偃。

想当融结初,天匠费镌铲。

鉴影须眉寒,洗心烦郁遣。

沿缘把垂藤,趺坐藉苍藓。

是时暮樵还,风送歌声远。

云凝萝径湿,烟动僧厨饭。

聊追谢监游,讵同阮公返。

不见青莲花,羽化空遥缅。

形式: 古风

玉泉

芙蓉殿俯御河寒,残月西风并马看。

十里松杉清绝处,不知晓雪在西山。

形式: 七言绝句

记征人语

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

西风不解征人语,一夕萧萧满大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南海子

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

飞放何须烦海户,郊南新置羽林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