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亭

孤亭结架开岩扃,山深气偏冬常侵。

惊浪一溪喷飞雪,阴檐五月垂坚冰。

长风不断响空峡,崩石欲落缠巨藤。

三伏火云愁病暍,投鞭知有几人登。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孤独的亭子建在峭壁之上,深山里的气息总是带着冬日的寒意。
溪水狂涌如飞雪喷溅,即使在五月阴暗的屋檐下仍有坚硬的冰挂垂落。
强劲的风吹过空旷的峡谷,巨大的石头似乎被粗大的藤蔓缠绕着摇摇欲坠。
炎热的三伏天,人们因暑热而担忧疾病,又有多少人能登顶呢?

注释

孤亭:孤独的亭子。
岩扃:峭壁上的门或入口。
侵:侵袭,影响。
喷飞雪:像喷射的雪花一样。
坚冰:坚硬的冰。
长风:强劲的风。
空峡:空旷的峡谷。
崩石:滚落的石头。
巨藤:粗大的藤蔓。
火云:炽热的夏日云层。
病暍:中暑,热病。
投鞭:投掷马鞭,形容人数众多。
登:攀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孤亭的荒凉景象,充满了强烈的寒冷与荒芜之感。开头两句“孤亭结架开岩扃,山深气偏冬常侵”通过对亭子的详细描述,以及强调山深和气候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幽深且严寒的氛围。“惊浪一溪喷飞雪,阴檐五月垂坚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通过惊涛拍岸与积雪未融的描写,显示了时间的静止和自然界的冷酷。

中间两句“长风不断响空峡,崩石欲落缠巨藤”展示了山谷中的荒凉景象,以及大自然的力量。长风不息,空谷回音,使人感到一种无尽的寂寞;而崩石与巨藤的描写,则表现出大自然的狂野与生命力。

末尾两句“三伏火云愁病暍,投鞭知有几人登”转换了诗人的情感,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转向了对登山者的心境描摹。三伏之时本应是炎热无比,却因病而感到烦热,这种反常的感觉与前文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内心的不适与焦虑。而“投鞭知有几人登”则显现出一种探索与冒险的心迹,同时也隐含着对于旅途中孤独者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气候变化的敏锐感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暑中即事

挂壁清羸金粟像,映窗性相净名经。

门前野水流绕舍,雨后绿槐阴满庭。

凉簟醒心须稍健,好风吹鬓欲重青。

此间真境谁宜到,更有珍茶一种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暑退病起沐罢倦卧得芸叟诗招为草堂紫阁之游酬以来韵

八月秋高肺病苏,深居吾亦爱吾庐。

晚风剡剡初衣裌,白发萧萧不满梳。

困著藜床眠北牖,远飞蝶梦访清都。

觉来闻有云山兴,亲写新诗欲起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温泉行

骊山鸿濛凝白烟,山根阴火煮玉泉。

阴灵炎炎燃礜石,石焰不灭何千年。

珠阁缥缈飞凤来,素衣仙人坐高台。

台前香引流水出,白玉莲花九叶开。

泓渟分去浮轻碧,中有纯阳无限力。

四时独不放春归,散向人间消百疾。

琼树他年日月新,霓裳舞动蜀山尘。

寒云怨锁遗宫冷,林叶岩花秋复春。

灵泉有灵天降福,山神严呵不可触。

祖龙心秽慢神天,毛发流腥身被毒。

形式: 古风

游山寺

山后山前绀宇开,閒携藜杖结青鞋。

霜欺泉涩群流浅,风劲林彫万壑哀。

到处每逢清众出,有时偶伴野人来。

裴公看尽因缘在,百塔龛前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