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渐朝议挽诗一首

世事何曾有到头,此心安处便休休。

田园竟老陶元亮,乡里谁如马少游。

乐施轻财知气概,飞觞举白见风流。

吁嗟四十年前梦,追怆经行泪莫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梅子渐朝议挽诗一首》。诗中蕴含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世事何曾有到头”,开篇即以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世间变幻无常的感慨,暗示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接纳。接着,“此心安处便休休”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在面对世事变迁时,内心应保持平和与宁静,不必过分追求或忧虑,而是要找到心灵的归宿,让心灵得到安宁。

“田园竟老陶元亮,乡里谁如马少游。”这两句通过引用陶渊明和马致远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的追忆与赞美。陶渊明以田园生活著称,而马致远则以其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而闻名,这里将逝者与这两位文人相提并论,既是对逝者生活态度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颂。

“乐施轻财知气概,飞觞举白见风流。”这两句赞扬了逝者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一面,以及其在社交场合中的风度翩翩。乐施轻财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而飞觞举白则展现了其在聚会中的洒脱与风雅。

最后,“吁嗟四十年前梦,追怆经行泪莫收。”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四十年前的梦境,象征着逝去的岁月,而“追怆经行泪莫收”则直接抒发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与无法抑制的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态度、人格魅力、社会形象及个人情感的描绘,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叔父朝请挽诗二首(其一)

厉节冰霜似,摛辞锦绣如。

诚心惟济物,老眼更便书。

备养今谁及,辞荣计未疏。

郎君官已重,门户合关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叔父朝请挽诗二首(其二)

四纪儒林誉,谈经我一门。

那知诗礼学,晚失父师尊。

阡陌南阳旧,松杉厚夜温。

心摧寒日落,泪尽晚云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詹阁学持国挽诗二首(其一)

元祐崇三舍,词场次第开。

两科踰万士,一日见连魁。

圭璧知难售,鹓鸾独晚陪。

乱离身已老,不复梦东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詹阁学持国挽诗二首(其二)

至行无瑕玷,今人见古人。

伤时心独切,接物语能真。

丘壑寻春旧,松杉堕泪新。

飘零一樽酒,无复听谆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