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步承熙寺

熙宁古刹有遗踪,零落亭台第几重。

镫影照残僧鬓短,苔痕添上佛头浓。

豫章白昼号风雨,废院黄昏寂鼓钟。

四十八庵何处问,荒烟如许一扶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馥的《偶步承熙寺》描绘了一幅古刹衰败的景象。首句“熙宁古刹有遗踪”点出寺庙的历史背景,暗示着曾经的辉煌。接下来的“零落亭台第几重”描绘了寺内亭台的破败和层次感,流露出一种沧桑之感。

“镫影照残僧鬓短”通过残灯映照出老僧稀疏的白发,形象地刻画出僧人的孤独与岁月的痕迹。而“苔痕添上佛头浓”则以苔藓的生长暗示寺庙的荒凉,佛像被岁月侵蚀得更加凝重。

“豫章白昼号风雨”描绘出即使在白天,风雨也在侵袭这座废弃的寺庙,加强了凄凉的氛围。最后一句“废院黄昏寂鼓钟”以黄昏时分寂静的鼓声,进一步渲染出寺庙的空旷与孤寂,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承熙寺从繁华到衰败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深深感叹。

收录诗词(1)

李馥(毓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芗阁次五叔父韵

久客消间俗累轻,凭阑凝望远山平。

眼前树影横秋色,耳底溪流咽雁声。

惜忆香醅消旅邸,于今诗思落江城。

探幽恰喜无余事,自向空阶彳亍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宿田家

月出一丈高,众星垂纂纂。

驱车问田舍,径窄苍耳满。

犬吠松溪寒,花繁竹篱短。

田父知客来,倾壶春酿暖。

自言久不雨,苗长欲生秆。

县吏正催科,追呼不得缓。

我今苦行迈,何时遂疏散。

亦知尘土容,不入烟霞伴。

夜半邻鸡鸣,神清梦魂断。

天明登前途,露下衣如浣。

形式: 古风

宣城五日

独倚危楼望眼醒,轻寒微雨昼沈冥。

一春花事愁中尽,五月鹃声梦里听。

南浦离离芳草绿,西山漠漠晓峰青。

他乡五度蒲觞节,自笑年来逐浪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汉阳

江流东注大军山,汉上孤城扼楚关。

三国旧愁春浪碧,千年遗垒夕阳殷。

樵歌牧唱刘琦墓,沙鸟风帆鲁肃湾。

我欲招魂凭楚些,夜深疑有鬼雄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