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吉州刘总管

画戟清香彼一时,归舟素幔不胜悲。

坟成共负犍为土,堂在空留蜀郡祠。

乱起赤眉徐自定,忧侵白发已先衰。

平原岁晚多宾客,泉下难酬国士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曾经的战场上,画戟散发着清香,那时的归舟上,素幔笼罩着无尽悲伤。
墓地建成,共负着犍为的泥土,堂庙虽在,只剩蜀郡的祭祀空留遗憾。
战乱平息,赤眉军乱渐渐安定,忧虑却使我白发早生。
年终岁末,平原上宾客众多,但地下长眠,难以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

注释

画戟:古代兵器,有两面刃的长矛。
清香:形容香气清淡。
犍为土:地名,古蜀国地区。
蜀郡祠:指蜀郡的祠堂,可能指的是对某位重要人物的纪念。
乱起:指战乱开始。
赤眉: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平原:广阔的平坦地区。
国士:指国家的杰出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悼念吉州刘总管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故去友人的深深哀思和怀念之情。

首句“画戟清香彼一时”,通过描绘刘总管生前的威严形象和清雅气息,回忆了他过去的辉煌岁月。接着,“归舟素幔不胜悲”则转而写到刘总管的离世,归舟上的素幔象征着凄凉与哀伤。

“坟成共负犍为土,堂在空留蜀郡祠”两句,表达了对刘总管身后事的感慨,他的坟墓虽建在犍为,但祠堂却空留蜀郡,暗示了他的遗泽和人们对他的追思。

“乱起赤眉徐自定,忧侵白发已先衰”描述了社会动荡时期,刘总管的忧虑和早逝,他的白发已显出岁月的痕迹,也预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最后,“平原岁晚多宾客,泉下难酬国士知”以平原上宾客络绎的场景,反衬出刘总管去世后无人能再像他那样尽忠报国,表达了对这位国士才子深深的惋惜和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刘总管生平的回顾和对其离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挽孙石山二首(其二)

荣华露槿落纷纷,苍狗依然是白云。

荆渚止称前进士,灞亭不识故将军。

人间无乐徒劳子,天上求文即召君。

楚些西风将泪去,只鸡他日酹秋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挽孙石山二首(其一)

今年星度岁为龙,掩袂竟嗟吾道穷。

正始遗音从此绝,贞元旧曲为谁工。

饰棺不待百年尽,隐几元知万事空。

里有水心铭笔古,宜书潜德贲幽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朱自斋总管

郡绂虽重绾,斋铭祇自修。

阴功淮海积,遗爱浙江留。

世事桑田水,人生薤露秋。

盖棺奚复憾,箫鼓咽原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朱南伯

爵齿不踰德,天乎夺此君。

官才称主簿,郎已转修文。

玉质埋黄壤,葩辞散彩云。

从今书带草,不独郑公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