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安刘事固异危刘,相去英雄二百秋。
火德方中徒僣帝,星营何陨遽亡侯。
草庐龙去存吴恨,陛戟蛙狂遗汉羞。
成败不同俱庙食,宁非霸业结偏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题孔明庙二祠》。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英雄和成败兴衰的深刻反思。
首句“安刘事固异危刘”表达了对刘备之所以能够安定江山,而刘表却面临危机的不同命运的思考。紧接着,“相去英雄二百秋”则进一步强调了两位英雄间时间上的差距,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英雄们的成败。
“火德方中徒僣帝”一句,通过对火德(即刘备)在汉末群雄割据中的地位的描述,表现出刘备虽然尊奉汉室,但实际上却是自立为帝。这里,“徒僣”一词,含有一种无奈和不得已的情感色彩。
“星营何陨遽亡侯”则是对曹操集团迅速崛起并最终导致刘表等人的灭亡的慨叹。诗人通过“星营”这一形象,描绘出军事力量迅猛发展的景象,而“何陨”和“遽亡侯”则是对历史悲剧性的感慨。
“草庐龙去存吴恨”一句,转而表达了对于诸葛亮晚年居于草庐,怀念东吴盟友的深情。这里,“草庐”象征着清贫和隐逸,“龙去”则是对诸葛亮才华横溢的赞誉。而“存吴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中英雄间的情谊和忠诚的怀念。
紧接着,“陛戟蛙狂遗汉羞”一句,通过对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混乱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汉室衰微的痛心。其中,“陛戟”指的是宫廷卫士,而“蛙狂”则形象地描绘出宦官们争权夺势的情景。“遗汉羞”则是对这种现实给后世带来羞耻感的深刻反思。
最后,“成败不同俱庙食,宁非霸业结偏州”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上英雄成就与失败的总结。这里,“成败不同俱庙食”表达了对不同命运的英雄都能得到后世纪念的感慨。而“宁非霸业结偏州”则进一步探讨,是否因为霸业(即强大的军事力量)导致了一些英雄只能在特定区域内获得认可。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对于历史成败、忠诚与背叛、英雄与时代等主题的精妙把握。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手袖干将射斗牛,当时天意在兴刘。
不劳游刃烹秦鹿,直以馀锋剪楚猴。
将相岂烦加越砥,宽仁自足淬吴钩。
断蛇断石都休问,遗恨平城雨雪羞。
心远目难尽,境须诗与论。
风樯谁客艇,烟树某家村。
野草春千古,江天月一痕。
旧时方册事,一笑付方樽。
过眼多陈迹,论心只旧时。
艰难几年事,感慨数公诗。
觅句新尤健,谈兵老不衰。
效颦聊尔耳,莫说姓名谁。
不见台城事,君毋说苦空。
佛随千劫尽,人与万山雄。
吊古春酤绿,谈兵夜烛红。
终宵皎无寐,万壑响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