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毕少董游西湖

西湖春晚未全热,湖上山光互明灭。

往来冠盖竞骈阗,断续笙箫共伊咽。

我怜湖山山见怜,波间涌出佳人钿。

太真一去不复返,圆荷万点胭脂钱。

船头美眄珠的皪,不必洞房深处觅。

忽然相值更相呼,嫩蓝衫子山争碧。

肠断骚人一轴诗,细看烟柳想腰肢。

明年我亦西湖去,迟日光风二月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西湖尚未完全热闹起来,湖面上山色忽明忽暗。
官员贵族们络绎不绝,笙箫声断断续续,与湖光山色交织在一起。
我爱这湖光山色,仿佛它们也在怜惜我,湖面波光中似乎映出了美女的饰品。
杨贵妃一去不复返,圆圆的荷叶像无数胭脂红的铜钱。
船头的美景如明珠般闪烁,美人在何处都值得欣赏,不一定非得深入内室。
突然相遇,彼此呼唤,那身嫩蓝色的衣服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鲜明。
诗人的心肠被美景触动,看着烟柳想起女子的曼妙身姿。
明年我也要到西湖游玩,那时正值春光明媚、微风和煦的二月。

注释

春晚:春天傍晚。
山光:山色。
冠盖:官员的车马仪仗。
笙箫:古代管乐器。
佳人钿:美女的装饰品。
太真:指杨贵妃。
圆荷:圆形的荷叶。
美眄:美丽的目光。
洞房:新房。
骚人:文人墨客。
烟柳:轻柔的柳条。
迟日:春日傍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西湖春晚图景。诗人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西湖的繁华与静谧,以及个人情感的起伏。

"西湖春晚未全热,湖上山光互明灭。" 这两句描写了西湖在春夜即将过去时的景象,湖上的山光在月色中交替出现,给人一种既热闹又清冷的感觉。

"往来冠盖竞骈阗,断续笙箫共伊咽。" 这里写出了西湖游人的热闹场面,以及乐声和歌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片繁华与活跃的氛围。

"我怜湖山山见怜,波间涌出佳人钿。" 诗人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爱慕,同时也描绘出了水波间涌现出的女性形象,这里的“佳人”可能是指唐朝杨贵妃的传说。

"太真一去不复返,圆荷万点胭脂钱。" 这两句提及了历史上的杨贵妃,她与皇帝相爱却最终悲剧收场,而“圆荷万点胭脂钱”则形象地描绘了西湖上荷花盛开的景色。

"船头美眄珠的皪,不必洞房深处觅。" 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不需要到隐秘的地方去寻找美,因为美已经在眼前。

"忽然相值更相呼,嫩蓝衫子山争碧。" 诗人在西湖偶遇知己,共同呼唤,更衬托出周围山色之绿。

"肠断骚人一轴诗,细看烟柳想腰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骚人(泛指古代文人)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深情回忆。

"明年我亦西湖去,迟日光风二月时。" 诗人表达了希望来年的春天再次回到西湖的愿望,享受那份温暖而又清新的时光。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而且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回顾,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次韵许志仁

我技类族庖,用刀常月更。

君才妙天下,游刃得我惊。

前年获相值,因忆吴中行。

一别忽两载,依然旧交情。

新诗璧夜光,厥价轻连城。

相思不可见,把玩我愿盈。

笔札擅南州,文章动西京。

行矣秋风高,更听宾鸿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张文伯喜雨

新诗句句堪流传,令人读之神凛然。

孟君已死不可见,如公笔力今无前。

天生百谷养万姓,暄润稍阙功难全。

江城秋旱望一溉,斯民穷极伊谁怜。

滂沱忽澍三尺雨,稿苗厌厌藨绵绵。

不知何以遽得此,有贤太守方承宣。

焚香默祷辞未绝,精诚已格高高天。

油云垂布若可揽,沾濡车盖初言旋。

西成指日多黍稌,颂歌未负赓丰年。

豚蹄盂酒谢神贶,鼓腹一笑非予偏。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沈次韩见赠

我狂众所易,赖有君见容。

十年卧岩壑,百念付一空。

新诗似流泉,涓涓江汉供。

人言鸡群鹤,我目霜中松。

相距无两舍,会见何溟濛。

谁能写离索,正藉诗思工。

形式: 古风

次韵陈勉仲二首(其二)

十载穷愁鸟出笼,春来天意似通融。

得书故旧颇相悯,上疏朝廷应见容。

开府莫辞金帛尽,犁庭当冀祲氛空。

庙堂素定平戎策,不待文渊在目中。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