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
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这首诗描绘了龙虎山的壮丽景色,诗人晁补之所见是一片辽阔的水域(稽天巨浸)洗涤着南方的荒野,山峰挺拔峻峭(千峰骨立强)。他想象着在洪水退去后,人们选择这样的高山作为居所,山顶的洞穴犹如圆仓(囷仓),可能暗示着神秘的地下空间,被认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由此联想到,这些奇特的景象可能是大水退去后人类适应环境,创造性地利用自然的结果。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先民智慧的赞叹。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雪消冰动看通津,草长江南岸岸春。
莫唱龙舟五更曲,扬州杨柳解愁人。
千古芝田人不到,深林继日拾琼瑰。
从今为记晁夫子,曾到芝田百亩来。
晻晻轰轰有物催,端如鬼驾北溟来。
百昌一种得甘雨,蛇不耆乾苕卵摧。
南康南麓江州北,五百伽蓝似蜜脾。
万室千门俱面势,不应独是紫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