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乡前辈理斋常公殉节集古

瑰望硕儒,为郡盛族。出宰名区,实继芳躅。

奉令前驱,罔不肃穆。莫测其端,情隘辞蹙。

以死殉之,公归不复。激愤含嚬,伤心惨目。

溅血沾衣,街号巷哭。茂绩维嘉,今称神牧。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挽诗《挽乡前辈理斋常公殉节集古》由清代诗人王柱所作,表达了对殉节乡前辈理斋常公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诗中描绘了常公作为地方长官时的德行与功绩,以及他因坚持正义而牺牲的壮烈情景。

首句“瑰望硕儒,为郡盛族”赞美常公不仅学识渊博,且是地方的显赫家族,奠定其高尚人格的基础。接着“出宰名区,实继芳躅”指出常公出任要职,继承并发扬了前任的优秀传统,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道德风范。

“奉令前驱,罔不肃穆”描述常公执行命令时的严谨态度,表现了他的忠诚与自律。“莫测其端,情隘辞蹙”则暗示常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深思熟虑与言辞的凝重,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决断力。

“以死殉之,公归不复”直接点明常公因坚持正义而牺牲的事实,表达了对这一壮举的敬仰与惋惜。“激愤含嚬,伤心惨目”描绘了人们在得知常公牺牲后的悲痛与震惊,形象地展示了事件的影响力。

“溅血沾衣,街号巷哭”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通过具体的细节如鲜血、哭泣声,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茂绩维嘉,今称神牧”最后总结常公的功绩卓著,被后人铭记,如同神一般的领导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常公生平事迹的回顾与殉节情景的描绘,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颂扬了其高尚的品德与伟大的牺牲精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义、正义的崇尚与追忆。

收录诗词(1)

王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一律

如公至性本天钟,生死常昭落落胸。

施惠在民追吕又,临危效命比陈容。

巴川俎豆豚蹄荐,瀚海衣冠马鬣封。

三复遗编馀浩气,成仁大节属儒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其一)

跳梁小丑竟何为,志士仓皇殉节奇。

此日花溪陈俎豆,他年麟阁看须眉。

曾随父老迎褒诏,又殿枌榆赋挽词。

自古英雄酬一剑,承先况复有佳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奉题加赠中宪大夫崇庆刺史常公殉节(其二)

千秋遗烈说睢阳,不道儒臣勇义彰。

奋臂挥戈威掣电,衔须赴节志淩霜。

褒忠圣主垂恩渥,荷荫孤儿被泽长。

他日璇题增史笔,浣花纸染墨花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恭挽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其一)

宁教断舌继常山,肯掩须眉向逆蛮。

万里剧怜埋义骨,九原何处迓忠颜。

锦江月冷悲鹃泣,华表风清待鹤还。

秋草斜阳无限恨,端凭史笔写臣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