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赠曹嗣山总河三首(其三)》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治水伟业的敬仰与对时政的深思。
首句“禹功犹在眼”,借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赞颂古代先贤的卓越功绩,仿佛那伟大的治水成就依然历历在目,令人敬佩。接着,“汉策若为纷”则以汉代的政策繁杂,暗喻当下治理国家或社会事务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似鹊填何补,其鱼叹岂闻”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鹊填海的传说,二是鱼儿的叹息。前者象征着徒劳无功的努力,后者则表达了对不被听见的声音的同情。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某些努力和声音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得到认可或实现的感慨。
“中台今省月,宝鼎欲敲云”描绘了一幅高远而神秘的画面,中台代表中央权力机构,省月暗示时间的流逝,宝鼎象征着权力与权威,欲敲云则展现了追求与超越的意象。这两句既是对当前政治局势的观察,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
最后,“一片征南石,兼书白郑勋”以征南石作为收尾,征南石通常指用于记录战功或重要事件的石碑,这里不仅指出了具体的地点或事件,还巧妙地将“白郑勋”嵌入其中,既是对历史功勋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古代伟业的崇敬、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愿景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