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但凡入道,屏弃繁华早。
柔弱守清贫,把灵台、时时拂扫。
尘心起处,宜向死前观,凭乞化,做生涯,馀事绝论讨。
日来月往,勤炼先天宝。
默默内含光,照俗缘、番番颠倒。
无中还有,此理最幽深,功成日,行圆时,自有天书昭。
这首元代王丹桂的《心月照云溪·赠赵德备》是一首禅悟与修炼的诗。诗人倡导摒弃世俗繁华,坚守内心的清净与贫朴,通过修炼“先天宝”,即内在的精神宝藏,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他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心性,将世俗纷扰视为修行的试炼,以期在功成圆寂之时,自然会得到天道的昭示。
"但凡入道,屏弃繁华早",表达了对追求真理者的要求,要早早舍弃外在的浮华,回归内心。"柔弱守清贫,把灵台、时时拂扫",则描绘了修炼者的谦逊与自我净化的过程。
"尘心起处,宜向死前观,凭乞化,做生涯,馀事绝论讨",进一步强调在面对世俗诱惑时,应以超脱的态度看待,视生死为平常,将生活中的琐事看作是修炼的一部分。
"日来月往,勤炼先天宝",描述了修炼者持之以恒的精神,日积月累地修炼内在的智慧。"默默内含光,照俗缘、番番颠倒",意味着修炼者的心境如明月般照亮自己的道路,洞察世事的反复无常。
最后,诗人以"无中还有,此理最幽深,功成日,行圆时,自有天书昭"收束,揭示出修炼的最高境界在于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领悟,只有当功夫圆满,自然会有天道的智慧显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道教修炼者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理想。
不详
不持斋戒不看经。不论金丹共五行。
玉瑟闲调月正明。韵轻清。响彻瑶台十二层。
几人学得我风流。疏尽尘缘散尽愁。
闲品羌笛驾白牛。好因由。四大神舟任意游。
本来真性唤神仙。为爱幽栖远市廛。
独隐山堂妙最玄。乐恬然。欣即高歌困即眠。
三田常用铁牛耕。种得黄芽渐渐生。
法雨时时浇灌频。转滋荣。采摘归来上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