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草堂二首(其一)

明时何处著遗贤,路入东皋地自偏。

十亩山田和玉种,数椽茅屋带云编。

画中诗类王摩诘,物外仙同葛稚川。

西祀东封知未了,佳音端合为谁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东皋草堂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明时何处著遗贤”表达了对贤才在盛世却无处施展才华的感慨,引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着,“路入东皋地自偏”描绘了通往隐居之地的道路,强调了其远离尘嚣的独特位置。

“十亩山田和玉种,数椽茅屋带云编”两句,生动展现了隐士在山间耕作的情景,以及居住环境的简朴而充满诗意。“画中诗类王摩诘,物外仙同葛稚川”,将隐士的生活比作画中的诗篇,与古代高士王维(摩诘)和葛洪(稚川)相提并论,赞美其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

最后,“西祀东封知未了,佳音端合为谁传”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深思,暗示着即便在盛世,对于真正的贤者而言,内心的追求与世俗的功名似乎并不完全一致,或许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才能传达出这份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

王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皋草堂二首(其二)

草堂不借浣花溪,祇在荆溪溪水湄。

地僻境将心共远,山深云与意俱迟。

采芝纵有饥堪疗,对竹应无俗可医。

我亦平生惬真赏,归来已办买山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晚泊杨村

蔡村才过又杨村,近海河流似马奔。

百里桑麻迷绿野,几家灯火伴黄昏。

水因东折成丁字,人自南来类鸟言。

明月满蓬清不寐,戛然孤鹤奋高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过高邮湖

片帆轻飏晚风前,秋水微茫远接天。

十里败荷初过雨,一堤衰柳尚含烟。

沽来浊酒能盈缶,买得鲜鳞喜就船。

醉后却思秦国士,还从渔父说当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锡山施医官彦清以诗见贶奉答

蓬莱未缀侍臣班,浮世功名出处间。

老去俗尘终不染,閒来幽事颇相关。

九重金阙身曾到,百丈丹崖手亦攀。

别后可胜乡国望,白云红树绕龙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