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寓邑中与诸子讲学巨山侄孙转示初冬书事因用韵

霜风几夕报初寒,蟋蟀归来已四迁。

旧物有毡眠软暖,讲堂逢鳝馈新鲜。

功名久已遗清老,征戍何由及晚年。

暴客更缘贫见外,时危身老亦悠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霜风连续几夜带来初秋的寒意,蟋蟀已经迁移了四次回到这里。
旧日的物品中,有毛毡铺着,温暖舒适,课堂上还能尝到新鲜的鳝鱼馈赠。
追求功名的心早已淡泊,无法再期待晚年的征战生涯。
贫困使强盗更加肆虐,时局动荡,我这垂暮之躯也能泰然处之。

注释

霜风:秋风。
初寒:初秋的寒冷。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
四迁:多次迁移。
旧物:过去的物品。
毡:毛毡。
眠软暖:温暖舒适。
鳝馈:鳝鱼作为礼物。
功名:追求的名声和地位。
清老:清闲的老年。
征戍:出征戍守。
晚年:人生的晚年。
暴客:凶恶的人。
贫:贫困。
见外:对贫困者的歧视。
时危:时局危险。
悠然:平静自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为《予寓邑中与诸子讲学巨山侄孙转示初冬书事因用韵》。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初冬时节的景象和个人感受,展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霜风几夕报初寒”写出了秋末冬初的气候转变,霜风带来了初寒的气息,暗示季节的转换。次句“蟋蟀归来已四迁”以蟋蟀的迁徙寓言时光流转,表明时间过得很快。

“旧物有毡眠软暖”表达了诗人对家中旧物的怀旧之情,尤其是那柔软温暖的毡子,让人感到家的舒适和温馨。接下来,“讲堂逢鳝馈新鲜”描述了在讲学时,侄孙送来鲜活的鳝鱼作为款待,体现了亲情的浓厚和生活的朴素。

“功名久已遗清老”流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早已将这些抛诸脑后,追求的是清静的生活。然而,“征戍何由及晚年”又表达了对年华老去、无法再参与征戍的感慨。

最后两句“暴客更缘贫见外,时危身老亦悠然”揭示了诗人面对社会动荡和贫困时的从容态度,即使在时局艰难的时刻,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老年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云露

饮少尝遭大户嗤,病中全是独醒时。

三年鲁望自怜赋,万祀渊明真止诗。

破戒忽传云露法,赏心仍把雪梅枝。

一杯未问长生事,先罥蛛尘药裹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元夕后连阴

问讯东风几日来,冷烟寒雾锁池台。

扫空积雪翻成雨,收尽残灯未见梅。

夜饮厌厌非老伴,春阴漠漠是愁媒。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元夕呈冲卿侍郎

人间胜事不常有,自古年华无重回。

半夜飞云并行月,平明微雨拂轻埃。

莲花正在山头发,桃树应从洞里开。

寄语夫君急行柬,省闱看是辟书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元日

老来百味絮沾泥,期会关身尚火驰。

几夜乡心欹枕处,今年脚力上楼时。

酒缸幸有乾坤大,丹鼎何忧日月迟。

莫道神仙无可学,学仙犹胜簿书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