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锦钱馀笑(其二十四)》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以独特的视角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性虚伪的深刻批判。
首句“何待死方休”直指人性的贪婪与无止境的欲望,意在告诫人们不应等到生命的尽头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接着,“即今骨已朽”则以死亡为喻,强调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生命终将消逝的必然性。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前与死后,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有限。
“奇特动天地,也掷向背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那些在生前看似奇特、轰动一时的行为或成就,最终不过是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成为无人问津的过去。这里运用了“掷向背后”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成就或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的情景。
接下来,“咄这臭矢囊,恣情开大口”两句则直接讽刺了那些在生前为了追求名利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他们如同“臭矢囊”一般,不仅道德败坏,还张口闭口皆是虚伪的言辞。这里通过形象的比喻,揭露了人性中的丑陋面。
最后,“几翻说得风,惊落虚空走”两句以风的飘忽不定来象征那些空洞的言论或行为,它们虽能引起一时的轰动,但最终却如泡沫般破灭,毫无实质意义。同时,这里的“虚空走”也暗示了这些言论或行为最终将无所依附,无法持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展现了郑思肖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的独特风采。他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