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彰法师得旨还山王生作泉石閒斋图予题诗其上以为赠行

奉诏还故山,江船复东下。

独帆如飞鸿,秋日照平野。

王侯赠新图,山水俨幽雅。

石崖天际高,茅屋长松下。

清香散佛龛,妙观了空假。

白云席上生,碧溜阶前泻。

神清境自閒,所适无取舍。

佳趣政在兹,健笔老能写。

乃知遗世情,独有还山者。

安得添我身,閒斋共潇洒。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法师奉诏返回故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奉诏还故山,江船复东下”点明了事件的起因,法师在接到诏令后乘船东行,返回山林。接着,“独帆如飞鸿,秋日照平野”两句以动态的画面和自然的光影,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巧妙地将法师的孤舟比作飞翔的鸿雁,同时以秋日的阳光铺洒在广阔的田野之上,既烘托了法师归途的宁静,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王侯赠新图,山水俨幽雅。石崖天际高,茅屋长松下”描绘了法师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雅致。王侯所赠之图,不仅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静谧,更寓意着法师心灵世界的纯净与高远。石崖高耸入云,茅屋掩映于长松之下,这样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象征着法师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清香散佛龛,妙观了空假。白云席上生,碧溜阶前泻”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法师内心世界的描绘。佛龛散发的香气,妙观中对空与假的领悟,白云在席上飘浮,碧绿的水流从台阶前倾泻而下,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法师修行的境界,也暗示了他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最后,“神清境自閒,所适无取舍。佳趣政在兹,健笔老能写。乃知遗世情,独有还山者。安得添我身,閒斋共潇洒”表达了诗人对法师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法师的心灵世界是如此的纯净与自由,他的生活充满了自然的乐趣与智慧的光辉。诗人希望自己的灵魂也能像法师一样,远离尘嚣,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法师归山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侍郎栖凤山房诗

番禺饶名山,凤台独奇峭。

丹崖耀白日,连林际飞鸟。

葛岭势相向,罗浮状如抱。

昔年凤来栖,高梧成翠葆。

山房结构新,门径烟花绕。

幽人不出户,典坟肆探讨。

卷帘兰气清,倚槛泉声小。

骑羊五仙侣,时时来论道。

一从乘传车,十年迹如埽。

出处成两途,荣华异枯槁。

披图思茫然,梦中归路杳。

炎海静无波,秋岩桂花老。

形式: 古风

萱堂诗

堂后萱花明,堂中白发清。

堂下弟与兄,上堂称寿觥。

白发常在眼,谖花愿长荣。

人生有至乐,此堂日日升。

形式: 古风

雨花台送客

梁朝雨花台,近在城南陌。

不见讲经人,空林澹秋色。

登高俯大江,目送千里客。

白鸟下沧波,孤帆远山碧。

形式: 古风

题竹石图

竹石吾所爱,眼中无此清。

如在异乡客,忽逢亲弟兄。

奇质含古润,虚心抱幽贞。

浑忘是图画,疑有风云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