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柳四首(其二)

短长亭畔短长条,到处销魂是灞桥。

杨子江头波渺渺,武昌门外路迢迢。

那堪雨雪人回首,常共风尘吏折腰。

谁使着根官道上,鸿来燕去总无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驿路上柳树的景象,以及旅人在途中的感受。首句“短长亭畔短长条,到处销魂是灞桥。”以“短长”形容柳条,既表现了柳树的形态多样,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变化。灞桥,作为古代送别之地,此处借指任何一处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体会。

接着,“杨子江头波渺渺,武昌门外路迢迢。”通过“杨子江”和“武昌门”这两个地点,进一步扩展了旅途的广阔与遥远,波渺渺的江水与迢迢的道路,构成了一幅壮阔而孤独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寂寞。

“那堪雨雪人回首,常共风尘吏折腰。”这两句直抒胸臆,描述了旅人在风雨交加或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回望故乡时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反映了官吏在风尘中劳碌的境况。这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也触及了社会的现实,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谁使着根官道上,鸿来燕去总无憀。”以“鸿来燕去”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问句“谁使着根官道上”则暗含对命运安排的质疑,流露出一种对生活无奈而又不甘的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驿路上柳树的描写,以及旅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人生的无常以及对命运的反思,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哲理性。

收录诗词(73)

王润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驿柳四首(其三)

离恨天中堕一星,花为飞絮子为萍。

不逢濯濯灵和殿,偏近劳劳送客亭。

朝雨轻尘歌再叠,晓风残月酒初醒。

纵教及第衣能染,几见高轩为尔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驿柳四首(其四)

东风吹醒好楼台,无数游人载酒来。

湖上听莺春欲语,桥边转马路忘回。

如何客舍供攀折,也复天工费剪裁。

独抱关山摇落感,茫茫青眼向谁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编校近作,漫书其后二首(其一)

诗人真诳我,穷极未能工。

潦倒蓬茅底,沈吟风雨中。

鬓丝搔欲白,囊血呕难红。

岛佛须金铸,转惭敝橐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编校近作,漫书其后二首(其二)

古人纷在眼,不到笔端来。

知是孤吟陋,难当大雅裁。

苦心空复托,生面几时开。

且享千金帚,他年付劫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