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潜水西行

山屏隐青绿,林木滃然秀。

西风吹飒飒,落叶疑雨骤。

泉随云共飞,石与人争瘦。

树根枯蔓缠,岩腹涩苔锈。

流水渐归壑,无复蛟螭斗。

垂虹卧飞梁,修蚓滴岩溜。

景物足清幽,民居犹朴陋。

茅屋数十椽,草草创旁构。

默寻炊烟微,计时恰清昼。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山水画卷。首句“山屏隐青绿”,以“山屏”喻山峦,以“青绿”形容其色彩,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了山色之美。接着“林木滃然秀”,进一步描绘了茂密繁盛的森林景象,用“滃然”形容树木之多,用“秀”字点明其生机勃勃。

“西风吹飒飒,落叶疑雨骤。”一句,通过西风的呼啸和落叶的纷飞,营造出一种秋日特有的萧瑟氛围,同时将落叶比作骤雨,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接下来,“泉随云共飞,石与人争瘦。”则将泉水与云彩、石头与人的形象巧妙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树根枯蔓缠,岩腹涩苔锈。”描绘了树木根部与藤蔓交织,岩石内部长满苔藓的画面,细节丰富,富有层次感。而“流水渐归壑,无复蛟螭斗。”则通过流水最终汇入山谷,不再有蛟龙争斗的场景,表达了自然界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垂虹卧飞梁,修蚓滴岩溜。”以“垂虹”比喻桥上倒映的彩虹,以“修蚓”形容细长的蚯蚓,两者与“滴岩溜”(岩石上的水滴)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景物足清幽,民居犹朴陋。”总结了环境的清雅与居民生活的简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茅屋数十椽,草草创旁构。”具体描绘了村落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默寻炊烟微,计时恰清昼。”以炊烟的微弱与时间的准确,暗示了生活的平静与规律,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气息。

收录诗词(256)

缪荃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牢固关

一峰十数盘,一盘十数丈。

仄径悬林杪,如线穿云上。

青天来压人,頫首不敢仰。

大壑窅无底,空外忽闻响。

幽疑藏蛟龙,怪或走夔罔。

置身千仞危,容足两分广。

平生磊落怀,到此亦惘惘。

豁然淩绝顶,群山敢争长。

驻足倚雄关,悠悠结虚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留坝

斗大孤城斧底悬,画眉关倚夕阳边。

数重树影翠欲滴,一线青天光不圆。

挽粟惜无流马运,佩刀终逊买牛便。

莫言氐道衣冠贱,锋镝馀生倍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潼关

孤城天下脊,门倚夕阳开。

峻阪盘云去,长河裂地来。

乘时须守险,重镇亦需才。

前代兴亡事,苍茫付酒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望太行

万千云气郁青苍,马首西回见太行。

左界河山蟠晋赵,中原天地划阴阳。

雪花吟入冬心淡,风色吹馀鬓影凉。

十载盐车空历碌,长鸣坂下太摧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