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宇宙的奥妙本无定形,工匠在西湖边创作出画一般的景致。
春天的湖水比僧侣的眼睛还要清澈,傍晚的山色深沉如佛祖的发青。
雕梁画栋的墙壁上,鱼影摇曳,兰花丛中,白鹭展翅如烟。
常常听到打鱼的梆声和悠扬的笛音,轻风细雨中这些声音却显得过于强烈。

注释

混元:指宇宙的本源或整体。
神巧:神奇巧妙。
匠:工匠。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画屏:如画的景色。
僧眼:僧侣的眼睛,形容湖水清澈。
佛头青:比喻山色翠绿如佛头青丝。
栾栌:古代建筑中的木构件。
粉堵:涂有粉彩的墙壁。
摇鱼影:鱼儿在墙上倒映的影子。
兰杜:兰花和杜鹃花。
阁鹭翎:楼阁上的白鹭羽毛。
鸣榔:打鱼时敲击木棒发出的声音。
横笛:横吹的竹笛。
不堪听:难以忍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西湖》,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首句“混元神巧本无形”,赞美西湖的天然之美,暗示其仿佛出自造物之神的巧妙构思,无形中蕴含着无穷的韵味。接下来的两句“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通过对比,形象地写出西湖水质的清澈和山色的青翠,宛如僧人的眼眸和佛像的发髻,富有禅意。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描绘了湖边的倒影和远处的景致,鱼儿在水中游动,投下斑驳的影子,而兰花和杜若丛中,白鹭展翅,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最后两句“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则以听觉感受收尾,渔歌和笛声在微风细雨中回荡,虽然看似宁静,却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离别或寂寥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宁静、清幽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西湖舟中值雪

浩荡弥空阔,霏霏接水濆。

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

冻轸间清泛,温炉接薄薰。

悠然咏招隐,何许叹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

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写望

天竺横分景色宽,孤山背后泊船看。

林藏野路秋偏静,水映渔家晚自寒。

拂拂烟云初淡荡,萧萧芦苇半衰残。

舂锄数点谁惊起,书破晴云粉字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湖春日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