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湖曲

鸳湖碧水寒如玉,画阁明帘向城曲。

城头万堞波底明,城下千门漾空绿。

花桨轻桡相斗飞,川光杳荡摇霏微。

天鸡云中张锦翼,芙蓉露下披红衣。

此中云物亦无数,朱门筑断凌波路。

岂闻金管随清风,时见荒台满凉雾。

季冬霜野无飞叶,芦根雁翅相切切。

此乡游女不綄纱,玉梭手冻冰丝绝。

明年二月桑如麻,湖上女儿颜胜花。

十三携出青丝笼,影落湖中生彩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鸳湖曲》描绘了鸳湖的美丽景色与季节变换带来的不同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首先,诗人以“鸳湖碧水寒如玉”开篇,将鸳湖比作寒玉,形象地展现了湖水的清澈与寒冷,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画阁明帘向城曲”,描绘了湖畔精致的建筑和明亮的窗帘,与城市的曲折轮廓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城头万堞波底明,城下千门漾空绿”两句,通过对比城头与城下的景象,突出了湖水的深邃与广阔,同时也暗示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接下来,“花桨轻桡相斗飞,川光杳荡摇霏微”则描绘了湖面上船只穿梭、光影交错的动态美,以及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朦胧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天鸡云中张锦翼,芙蓉露下披红衣”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天鸡与芙蓉赋予生命,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最后,“此中云物亦无数,朱门筑断凌波路”表达了对鸳湖美景的无限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

“岂闻金管随清风,时见荒台满凉雾”两句,通过金管与凉雾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鸳湖的宁静与神秘。接下来,“季冬霜野无飞叶,芦根雁翅相切切”描绘了冬季的景象,芦苇与大雁的互动,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此乡游女不綄纱,玉梭手冻冰丝绝”描述了女子在寒冷中织布的情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最后,“明年二月桑如麻,湖上女儿颜胜花。十三携出青丝笼,影落湖中生彩霞”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湖上的女儿们如同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预示着新的希望与美好生活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鸳湖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在此生活劳作的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35)

李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字:舒章
  •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嘉兴道中戒严邻舟皆结伴野泊

苕霅村村水,流来有落花。

好峰行恐尽,芳草思无涯。

棋局云容变,机丝雁阵斜。

邻舟星月下,野泊即为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辛卯孟夏朔日同人社集鹤洲草堂分韵

天涯踪迹半渔樵,对酒当歌客思遥。

杜宇啼残春去树,黄鹂唤过涧边桥。

章台柳在谁应折,巫岭云横未可招。

赖有鹍弦生激楚,鱼龙夜沸海门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晚过东塔寺二十韵

兰若萧梁古,风流想六朝。

化城围绿水,孤塔上青霄。

珠阁浮林影,金园绝市嚣。

依幡看刹近,缘响趁钟遥。

树偃时遮涧,途纡屡过桥。

到门苔滑滑,入寺竹翛翛。

古碣何年失,尘襟此际消。

皴痕回侧柏,暮色隐甘蕉。

长史遗坟在,诸天法界标。

跨波通石径,对砌敞松寮。

居士才还辩,头陀偈定超。

禅灯龙象黯,佛日鼓鱼销。

洗钵诚微尚,长斋况久要。

劫波巾拟解,屈眴服思邀。

便好从初地,相依结一瓢。

沧洲仍有役,白社欲无聊。

怖鸽栖将稳,樯乌待尚迢。

前期须岁月,客意向风飙。

支许应非忝,宗雷倘见招。

裴回未能去,仙梵晚萧萧。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风雨过乌戍

昨宵泊莺脰,今此近南浔。

四野寒烟重,三江新涨深。

景阳曾苦雨,子建亦愁霖。

何况停桡客,乡思泪不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