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朋所作的《梅仙观》。诗中描绘了梅仙在元始岁时辞官归隐的情景,表达了对梅仙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之情。
首句“炎灵失其御,四海无安税”,以“炎灵”象征帝王,暗指朝廷失去正统,天下动荡不安。接着“呜乎梅南昌,脱屣元始岁”点出梅仙在元始岁时辞官归隐之事,表达了对梅仙勇于放弃权位、追求心灵自由的敬佩。
“小臣披肝胆,宫掖事严秘。上书竟渺茫,弃掷江湖外。”诗人以“小臣”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朝廷政事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梅仙归隐江湖的向往和羡慕。
“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鹏背。”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梅仙辞官后,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他厌倦了争名夺利的世俗生活,选择骑乘大鹏飞翔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象征着超越凡尘、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态度。
“向来杀青士,此事美无对。”诗人赞扬梅仙的行为,认为这是世间罕见的高尚之举,表达了对梅仙超凡脱俗精神的钦佩。
“到今瑶池地,风露翔孔翠。”瑶池之地,象征仙境,诗人想象梅仙如今在仙境中自由翱翔,享受着清风明月,表达了对梅仙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
“仰瞻神界游,千载想生气。”诗人仰望神界的游历,想象梅仙在千载之后依然充满生机,表达了对梅仙精神永存的期待。
“愿为龙鳞婴,勿学蝉骨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像龙一样拥有不朽的生命,而不是像蝉一样经历短暂的生命后便化为灰烬,寓意着对永恒生命的渴望和对梅仙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仙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以及对永恒生命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梅仙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