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光八郎帖赞

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

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

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

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形式:

翻译

北海的书名显赫无比,即使模仿也足以留下传奇的痕迹。
他已经用褚叶般的笔调调和了欧镛的风格,再次拔高自己的技艺,挑战羲之的锋芒。
一生中,襄阳公的鉴赏力无人能及,两件宝物如同燕鸿般相互避让。
如果世间还能遇到像青毡那样历经沧桑的佳品,必定会再次见到延平龙的重聚。

注释

北海:指代某位著名书法家或作品。
摹:模仿。
传奇踪:非凡的名声或成就。
褚籥:古代的一种毛笔,比喻书法风格。
欧镛: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这里代表高超的书法艺术。
摧:超越,挑战。
襄阳公:可能指历史上的著名鉴赏家或书法家,如宋代的米芾。
相避:相互避让,这里形容两件宝物各有特色。
青毡:典故,喻指珍贵的古物或人才,这里指另一件宝物。
傥:或许,如果。
延平龙: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或传说中的珍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李邕书法作品《光八郎帖》的赞美。诗中首先称颂李邕的书法技艺高超,堪与古代名家如褚遂良和欧阳询等比肩,甚至能超越他们。接着,诗人将李邕的才华比喻为“永戟摧羲锋”,意指其笔力之强,如同长戟破开羲皇时代的书法高峰。诗人接着提到“襄阳公”——指李邕,表示他对书法的鉴赏力极高,如同青毡(古代珍贵的坐具,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般历经世事而品质不改。

最后,诗人期待如果能有幸再次见到李邕的墨宝,就如同青毡与旧识重逢,定会再现当年延平龙(即龙飞凤舞的神采)般的艺术盛况。整首诗以书法艺术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李邕书法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李商老酬答诗帖

九派之沕潏,注于溟渤,寓此诗笔。

烟霞之痼疾,园涉以日,纾写盘郁。

予于西江,搜抉遗轶,备体之一。

形式:

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

姑溪之水清且漪,青山之源衍而汰。

钟此奇士,亦一隽快。风义磅礴,笔锋崄怪。

盖已具书体之五云,不但得发遣之三昧。

形式:

杜正献与欧公书简帖赞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形式:

杨文靖早间帖赞

道之在人,日用皆其事也。

待物必诚,所以达乎义也。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笔端波澜,亦可想其似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