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石僧

云作袈裟石作僧,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云雾像袈裟披在山石之上,岩石前的僧人独自站立多年。
如果有谁询问从西方来的意图,他总是默不作声,只以真实回应。

注释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这里比喻云雾覆盖的景象。
僧:指僧人,此处象征山岩上的孤独形象。
岩前:岩石前面,形容地点。
西来意:通常指佛教徒从西方(印度)传来的教义或修行者的来意。
默默无言:形容不说话,保持沉默。
总是真:强调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回答都是真实的本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云作袈裟石作僧"一句,以巧妙的比喻将云和石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力,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云雾缭绕中形成的一袭袈裟,以及石头塑成的僧人形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也映射出他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岩前独立几经春"则描写了一幅孤独静谧的画面,诗人站在岩石前,历数着岁月更迭,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这里的“独立”,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反映出他与世俗的隔绝和超然。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度。当别人询问其西行(可能指向佛教修行或寻求知识)的初衷时,诗人选择了沉默。这个“默默”不仅是一种回答方式,也象征着一种超越言语的真理和悟性。在这里,诗人的沉默被赋予了一种哲学意义,似乎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份沉默之中,便蕴含了最深刻的真相。

收录诗词(4)

汤思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宰相,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

  • 字:进之
  • 号:湘水
  • 籍贯: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
  • 生卒年:1117年—1164年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游水月寺

画船横绝湖波练。更上雕鞍穷翠巘。霜橘半垂黄。

征衣尽日香。钟声云外听。金界青松映。

何处是华山。峰峦杳霭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虞妃从醒野,启母袝稽山。

形式: 押[删]韵

二郎神.用徐斡臣韵

琐窗睡起,闲伫立、海棠花影。

记翠楫银塘,红牙金缕,杯泛梨花冷。

燕子衔来相思字,道玉瘦、不禁春病。

应蝶粉半销,鸦云斜坠,暗尘侵镜。还省。

香痕碧唾,春衫都凝。

悄一似荼,玉肌翠帔,消得东风唤醒。

青杏单衣,杨花小扇,闲却晚春风景。

最苦是、蝴蝶盈盈弄晚,一帘风静。

形式: 词牌: 二郎神

二郎神

碧崖倒影,浸一片、寒江如练。

正岸岸柳花,村村修竹,唤醒春风笔砚。

溯水舟轻轻如叶,只消得、溪风一箭。

看水部雄文,太师健笔,月寒波卷。游倦。

片云孤鹤,江湖都遍。

慨金屋藏妖,绣屏包祸,欲与三郎痛辩。

回首前朝,断魂残照,几度山花崖藓。

无限都付窊尊,漠漠水天远。

形式: 词牌: 二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