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
苦淡谁知味,甘鲜或腐肠。
这首诗简洁明快,通过对比瓜和李的不同遭遇,表达了生活中的苦乐并存,味道的主观性,以及物质世界的变化无常。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蝇不吃瓜,可能是因为瓜还未成熟或已过时;而螟虫却在大快朵颐地享用着李子。这两者之所以不同命运,暗示了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接着,“苦淡谁知味,甘鲜或腐肠”则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食物的五味,提出了一个哲理问题: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本质?“甘鲜”代表着美好与新鲜,而“腐肠”却是衰败与不堪。这个对比强调了事物内在价值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往往是片面且有限的。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深刻的人生观察和思考。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稚子呼牛女拾薪,莱妻自鲙小溪鳞。
安知曝背庭中老,不是渊明辈行人。
桀溺长沮振古豪,不能历聘遂深逃。
獾郎一肚皮周礼,浪说求田意最高。
源里人家太古时,争为鸡黍款渔师。
下山莫向城中说,第一休教太守知。
溪上渔郎占断春,一川碧浪映红云。
问渠定是神仙否,橹去如飞语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