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龙泉寺西上观源所自出遂穷其胜

飞雨吹绝壁,炎气为清和。

泉源在木杪,空响何其多。

缘险扪弱葛,出幽履垂萝。

峰岭非一致,缅邈复逶迤。

夐然至天表,云气如流波。

阴阳屡昼夜,日月相荡摩。

下视所来径,猿鸟几经过。

心疑此宫观,结构非斧柯。

不知初古人,何以栖岩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吕履恒的《由龙泉寺西上观源所自出遂穷其胜》描绘了一段登山探源的旅程。首句“飞雨吹绝壁”展现了雨滴在峭壁间飞溅的场景,清凉之意随之而来,与炎热的天气形成对比。“泉源在木杪,空响何其多”写出了山泉源头隐藏在树梢之上,流水声回荡山谷,显得格外清脆。

接下来的诗句“缘险扪弱葛,出幽履垂萝”描述了诗人攀爬险峻山路,手抓藤蔓,脚踏垂下的藤萝,展现出探索的艰辛与乐趣。“峰岭非一致,缅邈复逶迤”则描绘了山势的起伏变化,道路蜿蜒曲折,遥不可及。“夐然至天表,云气如流波”进一步渲染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云雾缭绕如同波涛翻滚。

诗人感慨“阴阳屡昼夜,日月相荡摩”,揭示了自然界的日夜交替,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他向下望去,“下视所来径,猿鸟几经过”,感叹自己走过的路径曾有多少生灵来往。“心疑此宫观,结构非斧柯”表达了对山中建筑的惊奇,怀疑并非人力所能构造,暗示了自然与人力的奇妙融合。

最后,诗人不禁思考:“不知初古人,何以栖岩阿。”他想象古代先民如何在此山岩之间建造或发现这样的胜景,充满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30)

吕履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祖越寺至罗汉洞

空山寂无声,钟磬自生响。

宛转松石间,忽来云鸟上。

筋骨未遑安,耳目已豁朗。

岩腹正中穿,出入随俯仰。

混沌谁开凿,玲珑非意想。

仰视缥缈峰,天表撑一掌。

其上有飞观,安能度袤广。

自非餐霞人,邈然不可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天门行

涧水奔山啮石根,逆流百折趋铁门。

铁门山上垒培在,居民曰是陈公屯。

瓦砾崩翻烧黔黑,荒冢草白天黄昏。

犹传壬午世反侧,函谷关溃无完邑。

我公陟巘辟巉石,率民坚守勿降贼。

贼移檄文谓公语:弹丸区区何自苦?

公挥炮石击贼军,双眦俱裂詈狗鼠。

黄巾万众并牛力,飞镞满眼天地黑。

累卵难支巢树倾,苍颠黄口遭刲磔。

更张空弮无所惧,齿龈血颈僵不仆。

同时哲嗣亦罹殃,遗民负土营双墓。吁嗟乎!

天柱地维昔崩摧,金城铁瓮空崔嵬。

北门锁钥堕燕蓟,上东门亦军延开。

迎降倒戈满眼是,公独守死何雄哉!

春来杜宇犹啼血,瓦棺不朽常山舌。

落落青松三尺堆,常照嵩峰万古月。

形式: 古风

宁乡坤元宫双松歌

双松东西互为友,丹楹粉壁江声走。

枝干排云入窈冥,萌蘖不知何代有。

东株倚户半欹斜,满身苔藓生霜华。

雷霆忽起蛟龙怒,掀翻鳞甲张爪牙。

有时风静日移晷,青阴覆殿凉于水。

元气茫茫混太清,幽丛寂寂栖神鬼。

近西一株独正直,亭亭上出千峰碧。

流膏入地似黄金,偃盖扶天荡白日。

主人延客坐其侧,举杯不饮皆自得。

与君同结岁寒心,随天自布阳春泽。

嗟哉双松的的有根株,后万斯年仍不枯,蕣华朝菌胡为乎。

形式: 古风

石楼

石楼城郭山之坳,苦菜青青盈四郊。

犬吠间从猿啸起,人烟时与山云交。

阪田硗确不可井,高高下下随窟巢。

城外通逵无轨迹,侧身半趾垂岩石。

我车我马何为者,公家积贮相推覈。

周官敛散本藏富,讵非补助为农食。

况逢尧舜忧民时,忍令鼠饱我氓饥。

明宰曰予请发之,权衡调剂仰台司。

必从所请复奚疑,幸甚哉石楼虽瘠民不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