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写师真请赞(其二十六)

普證作此像,是相故非真。

虚空无背面,露柱倒生根。

傍提正按低叉手,独掇单提高打躬。

佛魔削迹,凡圣泯踪。

雨过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乱重重。

形式:

翻译

普证塑造了这尊形象,但这形象并非真实。
虚空没有前后之分,就像露柱倒插生长根部。
他双手合十,一边低垂一边高举,行礼致敬。
佛与魔的痕迹被消除,凡人和圣者的踪迹也消失不见。
雨后山峦空旷,云雾缭绕,阳光下花影斑驳纷乱。

注释

普證:指某人或僧侣普证。
像:塑像。
是相故非真:强调形象虽有,但非实体的真实存在。
虚空:指无边无际的空间。
露柱:比喻形象孤立无依。
倒生根:象征形象扎根于虚无。
傍提:合十的手势。
正按:一手向下压。
低叉手:一手向下垂。
独掇:一手高举。
佛魔:佛教中的善恶象征。
削迹:痕迹消除。
凡圣:凡人和圣者。
泯踪:踪迹消失。
雨过:雨后的景象。
云山:云雾笼罩的山峦。
空漠漠:空旷寂静。
日高:太阳升高。
花影:花的影子。
乱重重:繁多且杂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禅人写师真请赞》系列中的第二十六首。诗人以禅宗的视角来描绘一幅佛像,强调其象征意义而非现实形象。"是相故非真"表达出画像虽栩栩如生,但毕竟只是表象,未能触及佛法的本真。"虚空无背面,露柱倒生根"运用比喻,指出佛性的广大无边和根基深厚,如同露柱在虚空中生长,没有固定的形态。

接下来的两句"傍提正按低叉手,独掇单提高打躬"描绘了佛像的姿态,暗示修行者的禅定与谦卑。"佛魔削迹,凡圣泯踪"进一步强调佛与魔、凡夫与圣人的界限在此刻消失,体现了佛教中超越世俗对立的平等观。

最后两句"雨过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乱重重"则借景抒情,描绘雨后山色空灵,阳光照耀下花影斑驳,象征着心境的清净与禅意的深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禅理,展现了对佛法境界的赞美和对禅修生活的感悟。

收录诗词(312)

释慧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禅人写师真请赞(其二十一)

飘飘萧萧松百赤,突突兀兀云半肩。

放□□□□□调,刚被时人唤作禅。

形式: 押[先]韵

禅人写师真请赞(其二十五)

住飞来峰,饮冷泉水。倒用逆施,拈头作尾。

十字街头击鼓,五天印土吃茶。南北东西若稻麻。

钁头些子意,验尽当行家。

形式:

禅人写师真请赞(其十五)

匝地普天,银山铁壁。正令全提,虚空削迹。

月眉横,照用分,星流电掣透龙门。

向道瞎驴无忌讳,脚尖趯出旧乾坤。

形式:

禅人写师真请赞(其二)

独步邪见林,高据魔王殿。

说欺凡罔圣禅,现夜叉罗刹面。

掀翻巨岳,彻底放憨。打破牢关,突出难辨。

阿呵呵,见也么。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