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开先悟老悟老述情三颂自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举枯木话二首(其二)

身如枯木了生涯,那更迎春竞物华。

金粟病中犹示众,如来到处不须誇。

毗卢法藏无心供,兜率陀天自散花。

比似出门千万事,何如丰俭且随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生活如同枯木般无生机,不再追求春天的繁华景象。
即使在疾病中,仍向众人展示金色的智慧,无需过分夸耀自己的成就。
无需刻意去供养,因为佛法自在,连天界之花也会自然落下。
比起出门后面对的万千事务,不如简单随性,顺其自然地过日子。

注释

身:身体,生活。
如:如同。
枯木:比喻无生气的状态。
了:结束,了结。
生涯:一生,生活。
那更:更何况。
迎春:迎接春天,比喻追求。
竞:争,竞相。
物华:万物的精华,指美好的事物。
金粟:比喻珍贵的智慧或教义。
病中:在疾病中。
犹:仍然。
示众:向众人展示。
如来:佛教中的佛陀。
到处:处处,各处。
不须誇:无需夸耀。
毗卢法藏:佛教术语,象征无边的智慧。
无心供:自然而然的供养,无需刻意。
兜率陀天:佛教中的天宫名,象征极乐世界。
自散花:花自然落下,象征佛法的普及。
比似:比较像。
出门:离开家门,比喻进入复杂的社会。
千万事:无数的事情。
何如:何如,不如。
丰俭:丰裕与简朴。
随家:顺应家境,随遇而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不随世事浮沉的情怀。开篇“身如枯木了生涯”两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自身如同枯木般的寂寞与超脱,以及对春天万物复苏景象的冷漠态度,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状态。接着“金粟病中犹示众,如来到处不须誇”两句,以佛教中的“如来”比喻诗人即使在病中,也无需夸张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修为,体现出一种宁静与自信。

“毗卢法藏无心供,兜率陀天自散花”两句,借用佛教术语,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不假外求的心境。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自在,不需要任何外界的装饰或供奉。

最后,“比似出门千万事,何如丰俭且随家”两句,则是对世俗生活中纷扰复杂的人事进行反思。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繁华与节俭都能保持平常心态的生活智慧,以及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的生活哲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洋先生超脱世俗、淡泊明志以及对佛法修持的一种深刻理解和个人体悟。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开先悟老悟老述情三颂自持淡泊不事化缘夜坐举枯木话二首(其一)

放怀澹泊省拘持,应物无方自不疑。

我国晏然君莫问,他心通处我为谁。

静无淮浦他年梦,老与庐山宿命期。

到了百年俱任运,世间屈曲自推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吉父得女孙

两两星阶协泰符,为嘉瑞雪胜维旟。

果如灵照翁何恨,若比仓公数有馀。

慰眼腊娘能剪綵,他年杨恽竞传书。

断无豪客窥篱落,为自从前免破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后庵显裕僧

坏色寒惟破面藤,寄情显裕一孤僧。

花天捧日朝分供,山鬼呼风夜扑灯。

何日庵居同兀兀,羡君身外只腾腾。

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赠何著作

净名梵行宰官身,迹似空花意自真。

岂为世间呈伎俩,正缘物外长精神。

窗横午榻籧篨静,日上朝盘苜蓿新。

谁与尘寰说消息,不争好恶莫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