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女几雪

万戟高攒女几晴,卷帘初见雪峥嵘。

光迎晓日峰千叠,气入阴风夜五更。

晴色北临秦甸白,寒威东抱洛阳清。

坐看沟壑承馀泽,付与春田次第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女几山晴朗的日子里,万杆兵器般密集的树木映衬下,我初次卷起窗帘,看到了壮丽的雪景。
阳光迎接破晓,照亮了千座山峰,寒气在夜晚的阴风中侵袭,直到五更时分。
晴朗的天空向北延伸,覆盖着秦地的皑皑白雪,寒冷的威力向东环绕,使洛阳显得更加清冷。
静坐欣赏这余下的恩泽,如同沟壑接受雨水,春天来临,田地将依次被耕种。

注释

万戟高攒:形容树木密集如兵器簇拥。
女几晴:女几山晴朗的日子。
晓日峰千叠:早晨的阳光照耀在连绵起伏的山峰上。
阴风夜五更:夜晚的阴冷风吹拂到凌晨五更。
秦甸白:秦地的白色雪原。
洛阳清:洛阳因寒冷而显得清新。
沟壑承馀泽:沟壑接纳剩余的雨水或恩惠。
春田次第耕:春天到来,田地按顺序进行耕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冬日山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生命力的顽强。

"万戟高攒女几晴"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万戟"形容山峰之多,如同剑戟一般排列,"女几"则指的是山中积雪,"晴"天气干净透明,展现了冬日清晨的壮观。

紧接着的"卷帘初见雪峥嵘",诗人细致地捕捉到窗帘拉开时,那初现眼前的皑皑白雪,如同古代山脉之险峻。这里通过"卷帘"一词,引出了室内外景观的对比,增强了画面感。

"光迎晓日峰千叠,气入阴风夜五更"两句中,"光"指的是阳光,"迎"则是迎接之意,表明山峰在清晨时分层次地接受到曙光的照射。"气"则引出了自然界的另一面,即冷冽的阴风,在夜晚五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个更点)时潜入,这两句交替描绘了日与夜、明与暗之间的对比和转换。

"晴色北临秦甸白,寒威东抱洛阳清"中,"晴色"指的是晴朗的天气,"北临"则是指诗人所处方向,"秦甸"可能是古代地名,这里暗示了景象的辽阔。"寒威"一词强调了冬日冷冽的气息,而"东抱洛阳清"则描绘了一片平静而纯净的景象。

最后两句"坐看沟壑承馀泽,付与春田次第耕"中,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坐在那里观赏着山谷间积水形成的小溪,这些小溪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准备。"付与春田次第耕"则表达了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循环,不断地进行着生长和播种。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山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尽变化的赞叹。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望龟山二首(其二)

日落龟山山更清,原头啼鸟已春声。

可怜山近不能到,尽日与山相对行。

云里人家自来往,天边楼阁远分明。

白鸥不解游客意,惊起碧烟深处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望龟山二首(其一)

淮上风高寒日西,龟山岭下白云归。

游人苦憾日已晚,青山自与云为期。

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人间不作逍遥客,老去尘埃空满衣。

形式: 古风

梅花

北风万木正苍苍,独占新春第一芳。

调鼎自期终有实,论花天下更无香。

月娥服御无非素,玉女精神不尚妆。

洛岸苦寒相见晚,晓来魂梦到江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梦中作

去路迎朝日,齐安客马西。

山行逢晓雨,客裤溅寒泥。

历险舆何健,冲风酒自携。

回头思旧止,陈迹已凄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