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其二)

南有佳人,颜色静好。爱而不见,郁我怀抱。

昨日犹壮,今日已老。何以却之,出门刈稻。

心洞雨晴,目开天扫。悠哉悠哉,孰知大道。

仰掇玄露,俯拾瑶草。薄言置之,无求是宝。

树下一宿,日中一饱。古之圣贤,无他谬巧。

众荣亦荣,众槁亦槁。瞻彼蚩蚩,惄焉如捣。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善哉行(其二)》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道德的深刻感悟。

首句“南有佳人,颜色静好”,以“佳人”象征美好的事物或理想境界,其“颜色静好”不仅指外在的美好,也暗含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接着,“爱而不见,郁我怀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遗憾与内心的郁结,引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昨日犹壮,今日已老”是时间流逝的直接写照,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面对这种无奈,诗人寻求解脱之道:“何以却之,出门刈稻。”通过劳动与自然的接触,寻找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心洞雨晴,目开天扫”描绘了心灵在经历风雨后重见光明的景象,象征着内心的净化与觉醒。“悠哉悠哉,孰知大道”则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与追求,暗示了只有通过内心的体验与反思,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

“仰掇玄露,俯拾瑶草”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生的追求比作对高远(玄露)与珍贵(瑶草)的追寻,体现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向往。“薄言置之,无求是宝”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知足常乐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宝藏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树下一宿,日中一饱”描绘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古之圣贤,无他谬巧”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认为他们的生活哲学并不复杂,关键在于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

最后,“众荣亦荣,众槁亦槁”通过对比众物的荣枯,强调了生命的平等与自然规律的普遍性。“瞻彼蚩蚩,惄焉如捣”以“蚩蚩”(愚笨无知的人)为对象,表达了对无知者的同情与关怀,以及对知识与智慧重要性的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然与人的关系、道德与智慧的价值等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短歌行

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忧愁骈集,我何可当。

欲寄天上,虑天弗禁。欲埋地下,恐地将沉。

不如收拾,置我怀抱。寝之食之,于焉终老。

沧海何阔,蓬莱何高。世无黄鹄,乘我游翱。

古之侠士,尘视生死。凡今之人,畏首畏尾。

好谋弗终,时命终穷。东南失利,西北多凶。

黄沙为棺,白云为椁。我则如是,千秋寥落。

形式: 乐府曲辞

长歌行

我歌我歌,旧民犹可,新民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薤露歌

薤上露,畏白日,日出露乾无遗迹。

古今杳杳无消息,宝马空嘶垄树直。

形式: 乐府曲辞

蒿里曲

蒿里谁家地,日夕悲风起。

命尽五更头,不到五更尾。

狐狸招手人不知,脚下黄泉尺有咫。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