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兀坐书林自切磋,阅人应似阅书多。
未知买得君书去,不负君书人几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危 稹 的作品,名为《赠书肆陈解元(其二)》。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读书和阅人之间的相似性,抒发了作者对于如何选择和交友的思考。
“兀坐书林自切磋”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书林中静坐,对自己修身养性的刻苦琢磨。这里的“兀坐”意味着专注而不动声色,“书林”则象征知识和智慧的海洋。
“阅人应似阅书多”这句,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他认为在选择交往的人时,也应该像阅读书籍那样谨慎和深入。这里强调的是对人的了解不能浅尝辄止,而要深刻如同品读一本好书。
“未知买得君书去”接下来的这两句,诗人表达了疑问:我不知道是否能像购买书籍那样轻易地获得真正的朋友。这里的“买得”暗示了一种选择和筛选,而“君书”则是对朋友的美好称呼,寓意深长。
“不负君书人几何”最后一句,诗人自问自己:如果不能像珍视书籍那样尊重和珍惜这些朋友,那么这种行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这里的“不负”表达了对友情的忠实和负责,而“几何”则是一个修辞疑问,强化了诗人的自省与反思。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选择朋友应当像选书那样谨慎,对待朋友也应如同珍视好书。这样的态度既是对友情的尊重,也是一种人格修养的体现。
不详
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七十四,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
风清宴瑶池,正拥万姬醉。
忽有青衫人,穿仗献封事。
一见烦公道眼明,悬知彻底五湖清。
岂期天上张公子,犹记当年刘更生。
几度夜深流水操,无人心认断肠声。
平生不面却相识,黄鹤楼前今一鸣。
日日江头送客行,况闻君去作专城。
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
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
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雁声。
我是康庐旧冷官,梦魂今尚忆云端。
山将草色到天碧,泉带松声出谷寒。
仙观几年留鹤隐,古潭有日起龙蟠。
史君肯著诗料理,乞我蛮笺半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