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翻译

不要聆听那白头吟唱,世间容易充满忧伤和怨言。
除非是那放浪不羁之人,怎能随心所欲地生活。
向北攀登太行山脉,在风中观赏万千林木摇曳。
漫天的长云延绵数千里程,转瞬间又收缩回原状。
观察它们细微消逝的瞬间,其中奥妙难以言喻。
人生短暂来不及喘息,处处却依然勃勃生机。
终于领悟了海上的隐士,为何与世诀别远去高飞。

注释

勿听:不要听。
白头吟:一般指哀怨的诗歌,也可指年老诗人的吟唱。
人间:世间,人间。
易忧怨:容易产生忧愁和怨恨。
若非:如果不是。
沧浪子:比喻行为放纵、不受拘束的人。
安得:怎能。
从所愿:随心所欲,实现愿望。
北上:向北走。
太行山:中国的一座山脉。
临风:面对着风。
阅吹万:观赏风吹动万木的景象,形容树木众多。
长云:连绵不断的云彩。
数千里: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倏忽:一瞬间,很快。
还肤寸:回到很近的距离,形容云快速变化。
观其:观察它(们)的。
微灭时:细微消失的时候。
精意:深奥的意义或精髓。
莫能论:无法用言语表达。
百年:一生,比喻人的一生。
不容息:没有时间休息,形容时间紧迫。
是处:到处,处处。
生意蔓: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
始悟:开始领悟到。
海上人:生活在海边或象征远离尘嚣的人。
辞君:告别你,这里指告别世俗。
永飞遁:永远地逃离,比喻彻底隐居或超脱。

鉴赏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勿听白头吟”起首警醒,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个容易产生忧虑和怨恨的人世间,如果不是像沧浪子那样的人,就很难做到随心所欲。“北上太行山”写景,“临风阅吹万”则是诗人站在高处,对着大自然的呼啸风声进行深刻体验。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是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是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力量微小的感慨。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表明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变化时所表现出的心情复杂和语言的不足。"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则是对生命短暂和人世间纷争不断的一种感悟。而最后两句“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在大海中自由生活的人的羡慕,以及自己想要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髣髴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形式: 古风

越女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