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自遣》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诗人刘兼所作。诗中透露出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洁志趣与独立精神的坚韧态度。
首联“未上亨衢独醉吟,赋成无处博黄金”,诗人独自在未显达的道路上饮酒吟诗,表达了他不为世俗所动,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他创作的作品无法在当时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疏离感。
颔联“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这里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张仪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以能言善辩著称;而豫让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为了报答智伯之恩,不惜牺牲自己。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不求名利,只愿像豫让一样,坚守内心的忠诚与正义,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颈联“照乘始堪沽善价,阳春争忍混凡音”,“照乘”原指明珠,这里比喻诗人的作品如同珍宝,值得高价收购;“阳春”则比喻高雅的艺术或美好的事物,诗人不愿自己的作品与庸俗之作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艺术品质的高标准要求。
尾联“鹍鹏鳞翼途程在,九万风云海浪深”,“鹍鹏”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象征着远大的理想和广阔的胸怀;“九万风云海浪深”则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象,暗示诗人虽然面对艰难险阻,但心中仍有远大目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独立特行、追求高雅艺术与理想境界的坚定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