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
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禅意。"萧萧风籁助清吟",风声如同音乐伴随着诗人的吟咏,这里的"清吟"不仅指声音之清脆,更有心灵之澄明。"秋去冬来令又更",季节的变换是自然界永恒不息的循环,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不断更新。
而在这不断变化中,有一位老禅者,他"都不管",超然于世俗之外,对于檐铎之声(屋檐上风铃的声音)也任其自然,不加以评价或干预。这里体现了禅宗对于万物本性、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人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境界,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人生须富贵何时,驷马还家只布衣。
林壑幸便麋鹿侣,不堪寒色逐人归。
闲云一片在尧天,乞得归栖岂易然。
肉食半生空白发,且餐湘菊荐寒泉。
禅房寂寂夜昏昏,相对长明一点灯。
举似新诗共僧话,笑侬绮语污溪藤。
不见花开处,香浮七里村。
试从风外觅,端是有山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