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向滈的《临江仙(其二)》。从鉴赏角度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个人生命境遇和国家治理感慨的作品。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 这两句通过描绘一副战乱之后自己流离失所、藏匿于山林深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世中的无奈与迷茫。
"即今双鬓已如丝。" 这句话则是对个人衰老的感慨,诗人通过头发变白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年华老去。
"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虚名浮利不屑一顾,而把真诚的情感寄托于远方或理想中。
"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无力感和对个人安身立命之处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无奈心态。
"不妨沈醉典春衣。" 这句话则是诗人选择用酒来暂时忘却忧愁,沉浸于春日之美好中寻找片刻安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追求富贵的无常,强调了享受当下、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这首词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所表现出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