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杂言六首(其三)

朝礼观世音,夕礼阿弥陀。

不愿乘金台,不愿产莲花。

聊以销宿憯,摄心使不它。

贵人背相笑,禅者面讥诃。

我亦不敢言,自问各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后杂言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个人理解与实践,以及在世俗社会中坚持自我信念的不易。

首句“朝礼观世音,夕礼阿弥陀”,描绘了诗人每日早晚的佛事活动,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日常修行的坚持。接着,“不愿乘金台,不愿产莲花”两句,表明了诗人对物质享受和超凡脱俗的追求并不感兴趣,更注重内心的清净和精神的升华。

“聊以销宿憯,摄心使不它”则表达了通过修行来消除内心的痛苦,专注于内心,不让思绪飘散。然而,在这样的修行过程中,诗人也面临着来自世俗社会的不解与嘲笑。“贵人背相笑,禅者面讥诃”,贵人们背地里嘲笑,而真正的禅者则当面批评,反映了社会对于佛教信仰的偏见和不理解。

最后,“我亦不敢言,自问各如何”一句,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只能坚守自己的内心,反思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多元世界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时也反映了在世俗社会中坚持自我信念的挑战与思考。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后杂言六首(其四)

割肝救父疾,父愈丧其身。

舍身喂饿虎,虎饱噬千人。

怨亲虽殊致,违道恐亦均。

孝者信其孝,仁者信其仁。

古圣贤为之,我则何敢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后杂言六首(其五)

由来大乘地,不踏小乘径。

满口说大乘,何曾有一证。

或请丞相田,或借中涓柄。

开筵珊瑚拥,发箧黄金迸。

未必小乘人,肯作大乘行。

形式: 古风

后杂言六首(其六)

客有冠盖来,强我谈京洛。

昨日颂伊周,今日詈莽卓。

或笑佞人非,或嗤世情薄。

自古良已然,二端俱不错。

是以颍水人,洗耳安寂寞。

形式: 古风

偶闻有荐予者儿子自公车书来微及出处一笑答之

君平昔弃世,归从此心卜。

采药北山阿,诛茅南涧曲。

事佛始解勤,爱书亦不读。

昔者甘白简,今何叨荐牍。

纵令借作眉,岂堪下同目。

汝意或鸡肋,吾事已蛇足。

终入壶公壶,长伴鹿门鹿。

以此无竞心,塞汝有窍欲。

尚愧未忘言,何如坦其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