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联句九首(其八)

燮调能十雨,具训微三风。

希圣如颜子,何时笑叔通。

明经徒为利,秽史不能公。

落落经纶腹,悠悠锦绣胸。

茶烟禅榻上,花蕊酒杯中。

皇览方佳少,青衫已秃翁。

凄凉语棐话,寂寞教咸忠。

青嶂鹤仙返,白杨鸦夜讧。

庭前双桂树,堂上六经丰。

皇帝春秋盛,车书夷夏同。

移忠聊士诺,独善未妨穷。

形式: 排律

翻译

燮调能够带来十场雨,微妙地传达微风的讯息。
像颜回般仰慕圣人,何时能见到叔度般的笑容。
研读经书只为利益,污浊的历史无法公正。
满腹经纶却落落寡合,心中充满锦绣的智慧。
在茶香和禅榻上沉思,生活于花丛与酒杯之间。
皇帝正值青春年华,我却已是白发老翁。
凄凉的话语中透露哲理,寂寞中教人坚守忠诚。
仙鹤归山,乌鸦在夜晚纷争。
庭院有两棵桂树,厅堂摆满了六经。
皇帝的威望使天下统一,车书相通不分夷夏。
移情于士人以尽忠,即使困穷也能保持善良。

注释

燮调:协调。
具训:传达。
希圣:仰慕圣人。
何时:何时能。
明经:研读经典。
秽史:污浊的历史。
落落:孤高。
悠悠:长久。
茶烟:茶香。
皇览:皇帝的威望。
青衫:青色官服。
凄凉:悲凉。
寂寞:孤独。
鹤仙:仙鹤。
鸦夜讧:乌鸦夜间的纷争。
庭前:庭院。
堂上:厅堂。
春秋:年纪。
夷夏:华夏各族。
移忠:转移忠诚。
独善:独自保持善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暮春时节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燮调能十雨,具训微三风”表现了春天雨水充沛、风吹草低的情景,烘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希圣如颜子,何时笑叔通”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仰望和对友情的渴望。这里的“颜子”指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以“叔通”称呼朋友,流露出诗人希望能够与他人建立深厚情谊的心愿。

“明经徒为利,秽史不能公”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认为有些人学习经书只是为了个人功利,而不是为了公正和正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落落经纶腹,悠悠锦绣胸”描写了士人的生活状态,虽不富裕,但内心充实,精神上追求着高洁和美好。

“茶烟禅榻上,花蕊酒杯中”则是诗人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以此自我安慰。

“皇览方佳少,青衫已秃翁”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感叹。诗人认识到美好时光难以长久,即便是年轻时也会有老之哀愁。

接下来的“凄凉语棐话,寂寞教咸忠”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忠诚品格的追求。尽管周围环境可能冷清,但诗人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青嶂鹤仙返,白杨鸦夜讧”此句中的“鹤仙返”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而“白杨鸦夜讧”则增添了几分萧瑟感。诗人或许在表达一种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

“庭前双桂树,堂上六经丰”描述的是一处雅致的书房环境,其中“双桂树”象征着清高洁净,“六经”则代表了广博的学问。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学术和精神上的充实。

最后,“皇帝春秋盛,车书夷夏同”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和平、四海为家的美好愿景。而“移忠聊士诺,独善未妨穷”则是诗人对于忠诚品质的坚守,以及即便是在孤独或贫困中,也不放弃自我修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世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288)

许月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联句九首(其七)

寸心元有雨,八面更当风。

精卫海能涸,杜鹃天可通。

君臣知有义,褒贬岂无公。

一展霹雳手,九吞云梦胸。

狂澜障川外,砥柱横流中。

曷不身伊尹,空教口晦翁。

主忧臣不辱,世乱孰为忠。

白日青天共,潢池渤海讧。

居家移官理,忧国愿年丰。

今古心符节,乾坤理勘同。

普能知道大,院不虑途穷。

形式: 排律

暮春联句九首(其六)

徐字不晋帖,楚诗无国风。

天边长剑倚,花外小车通。

不肯吏文叔,谁能书子公。

二三豪俊骨,数万甲兵胸。

柳暗琴三叠,梅残酒一中。

羡君屠龙技,笑我祝鸡翁。

击瓮浮儿志,编桥度蚁忠。

行春奉宽诏,佩犊弭兵讧。

天阔吟边远,月明诗檐丰。

秋光宦情薄,鸾鹤啸声同。

清涧耳堪洗,深山目更穷。

形式: 排律

暮春联句九首(其五)

我似濂溪拙,人嗤凝式风。

天连千障合,水可四溟通。

我友二三子,他年十八公。

逍遥吟弄趣,洒落霁光胸。

傲睨芸香里,醉眠花影中。

文章解迁史,诗律更涪翁。

与酒交逾密,为花谋必忠。

鹤琴清夜警,莺燕暮春讧。

冰释契杜预,露晞询巩丰。

几能知至至,学贵不同同。

山水清音有,园林胜事穷。

形式: 排律

暮春联句九首(其四)

沃心裨帝学,古道畅皇风。

天下真无敌,君前置一通。

将拚龙尾砚,去作鱼头公。

笔底澜翻舌,谈间磊块胸。

通明云殿上,清切玉堂中。

发轫同安簿,深衣独乐翁。

孝经题幼志,沼鉴见精忠。

元祐龙蛇杂,开禧蟊贼讧。

隆冬老儒立,奸党一碑丰。

三晋春秋在,千年纲目同。

长天炤孤愤,清夜好研穷。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