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的诗《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描绘了诗人徐贲在中秋之夜乘船于淮河之上,欣赏到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首联“长淮浪平风暂息,万里云消楚天碧”展现了淮河水面平静,万里晴空如洗的开阔景象。接着,“东方月出海门宽,浩浩清河黯无色”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壮观,连河水都为之失色。
诗人乘船顺流而下,感叹今夕是中秋佳节,“楼船伐鼓顺下流”,营造出节日的气氛。他欣赏着月光洒满金绳般的水面,决定稍作停留。“金绳转影素华满,卸帆且作须臾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
随着夜深人静,诗人独自高歌,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试图超越往昔的文人聚会。“思夺梁园席上才,气压南楼座中兴”流露出他对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往昔盛事的追忆。然而,他也意识到人生短暂,世事如浮云,“百年此夜不多好,人世浮云何足道”。
尽管有思乡之情,诗人仍借酒浇愁,“虽有乡心自感伤,能无樽酒相倾倒”。他感慨岁月流转,曾经的繁华如晨星般稀疏,“如今落落如晨星”。最后,他以“此怀此念谁能识,苕水东头静居客”表达自己的孤独与怀才不遇,决定为张羽写下这看月之作,期待它能随南飞的鸟儿传至远方。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中秋夜舟中情怀。